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山中避雨》课堂实录 语文版

2022-12-08 03:3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山中避雨》课堂实录 语文版》,欢迎阅读!
山中,文版,避雨,上册,实录



《山中避雨》课堂实录

(课前在《渔光曲》的优美旋律中,师生快速学习苏轼的《惠州一绝》学生兴趣盎然,当即背诵。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按照传统习惯,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一组妙趣横生的漫画,请看大屏幕。(播放丰子恺漫画《取苹果》、《星期六之夜》……)边看边留心作者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生兴奋地观看,小声议论。)

师:漫画欣赏完了,请说说它们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生(七嘴八舌):很有趣。来自于生活。画出了生活的乐趣……

师:对,在常人往往忽视的生活细节中独具慧眼地发掘出了情趣。这就是这位画家不同凡响之处,而且他不但画画出色,还是个多面手。请看注解一。 (生看书。有人发出小声的赞叹。) 师:(播放“昨夜明星”页面。)

老师还给大家补充了一些资料。要快速记住作者的资料,主要记五点——名、时、地、评、作。大家和我一起边整理边记。姓名—— 生(众):丰子恺。 师:生卒时间——

生(众):1898年——1975年。 师:籍贯——

生(众):浙江桐乡人。 师:评价——

生(众):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 师:屏幕上还有“中国漫画之父”、“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作品——

生(众):《缘缘堂随笔》、《子恺漫画集》、《丰子恺书法》、《丰子恺文集》等等。 师: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面手!有一位著名的评论家曾说过:丰子恺的漫画和文章常常取自同一个生活素材,画好,文章更好。今天,我们将通过《山中避雨》一文的学习,切身感受这一点。大家认为,学一篇文章应主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呢?

生(众):要弄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中心。

师:很有经验,他答对了两个问题,一是“写了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写”,我们还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写的”这个问题。当然,不同的文体中,这三个问题关注的对象不同,比如“写了什么”在记叙文中主要关注六要素,在小说中关注人物、情节,在说明文中则关注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怎么写的”在记叙文中关注记叙的顺序、写作手法等,到了议论文中又关注论证的方式方法了。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课文“写了什么”,就必须从读入手。先听老师范读两段,注意老师的抑扬顿挫、轻重快慢。(师范读第12段。)下面同学们按老师的示范,接着读完全文,有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

(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有两个同学提出了不会的字词,好,请看大屏幕,在草稿纸上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一分钟完成。

1 / 2

(生迅速按要求做题。)

师:同桌互换,参照大屏幕上的正确答案批改。 (生交互批改,师统计得分情况。)

师:课文中有几个词语必须掌握:望洋兴叹、怨天尤人。先看大屏幕理解“望洋兴叹”的含义,它出自《庄子·秋水》这个寓言故事,现在通常喻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比喻因条件不足而无可奈何。在文中应该是哪种含义?

1:文中指自己无法领悟二胡的妙处而无奈,应该选取后一种解释。 师:对。再请一个女生扮演文中的女孩,表白一下“怨天尤人”的心理。 2:来到这里本来准备游山,现在却只能喝茶,真是的。 (众笑。)

师:不错,体会到她的心理,但埋怨老天爷了吗?责怪别人了吗?

3:唉!这鬼天气,明明可以游山玩水,现在却只能困在这里喝闷茶!早知道就不来了。也怪自己没有带伞,老师说过“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呀! (众大笑,自发鼓掌。)

师:真不错,很有演员潜质。下面请大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4: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面对名列前茅的班长,我不由得望洋兴叹。 师:对照刚才的解释,合适吗?怎么修改?

5:在“我”前加上“想起考前竟然想超越他”会更好。 师:嗯,不错。还有吗?

6:面对汪洋大海,不会游泳的我不由得望洋兴叹。

师:真是正宗的望洋兴叹,因为“我”“不会游泳”。(众笑。)还有“怨天尤人”,怎么无人问津呀?

7: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来惠州西湖游玩,谁知刚进公园就下起了雨,我们只好躲进凉亭里,不住地怨天尤人。

师:天公不作美,打乱了计划,所以怨天尤人。嗯,不错。

下面解决第一个问题:写了什么。请在纸上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山中避雨的过程,一分钟完成。 (生各自书写。) 师:下面请同学回答。

1:写“我”游山遇雨,领会到音乐的趣味。 师:清楚明白,但总觉得不够完整。

2:“我”带着两个女孩游山,突遇大雨,只好在茶馆喝茶,女孩怨天尤人。借胡琴拉,女孩和其他人也一起和唱,先前埋怨的情绪一扫而空,临走时人们对“我”这个演奏者依依惜别,“乐以教和”的古语也得以证实了。

师:清楚明白而完整。看来,“写了什么”大家基本上都明白了。那么,丰子恺先生记述这件事有什么用意呢?

1:证明了“乐以教和”的道理。

师:(板书“乐以教和”。)请分析这个词语的含义。“乐”念yuè还是lè?为什么? 2:yuè,指的是文中的拉琴和唱歌等行动。




师:对,那么“和”字有哪些意思呢?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

3:愉快,和睦。琴声使大家从怨天尤人变得开心,使不认识的人依依不舍。 4:和平,和气。让女孩由怨天尤人到心平气和地唱歌。

师:对。音乐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也使人内心和悦、平和。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呀!

弄请楚了“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下面该研究“怎么写的”这个问题了。请看最后一段:“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从文中什么地方可见“实证”了呢?

(生独自思考一分钟后按要求同桌小声交流。)

1:原本“怨天尤人”、“苦闷万状”的两个女孩子听了音乐自觉地和唱,变得快乐了。 师:音乐使苦闷的女孩快乐了。还有吗?

2:胡琴让三家村里互不认识的人们有了惜别之情。 师:萍水相逢的人们竟然依依难舍,什么起了作用? 3音乐

师:对。音乐不仅能消除心头的不悦,还能使陌生人变得亲热。还有补充的吗?

4:“我和着他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师:很好,音乐能改变环境气氛。请注意这句话(大屏幕上显示)中的有色字体“苦”、“荒”、“闹”、“温暖”,谁能说说它们的含义?

5:“苦”和“荒”可见雨给游人们带来的郁闷,“温暖”则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师:“温暖”是那里的气温突然升高了吗? 6:不是,是作者的感受。

师:对,是三家村里的气氛使作者觉得温暖。还有其他意见吗?

7:“苦”和“荒”反衬了“温暖”的可贵难得,“闹”写出了人们无拘无束的样子。 师:不错。大家喜欢课间休息还是考试时刻呢? 8:当然是课间休息。

师:对,因为休息时可以无拘无束地“闹”,考试则十分紧张。下面请看大屏幕上老师的理解。具体描写了音乐“教和”之功,“温暖”既指环境,又指作者内心的欣喜;“闹”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发自内心的真情,“苦雨荒山”则反衬了二者的可贵。

其实,作者心情的变化也可以看出音乐的教化作用,谁能解释? 1:游山遇雨很扫兴,借了胡琴就欢喜,最后对陌生人们依依惜别。

师:对。由以上分析可见,作者紧紧扣住“乐以教和”的主题,从音乐改变环境气氛、人际关系、个人感受等角度选择材料表现。那么,文中仅仅只有所见所闻的叙述吗? 2:除了所见所闻,还有所感。

师:对,课文除了叙事,还有感受——议论。请从45两段中找出作者感受的语句。

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钢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



广大得多呢。”

师:三种乐器作者更喜欢哪一种?可见作者有什么建议?

4:胡琴。作者认为应该多造出胡琴曲,使便宜的胡琴更流行,使音乐的作用更大。 师:不错。我想把刚才那段话中的一个句子改一改,大家看行吗?(大屏幕上显示。)

原文: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改文: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裁缝店里、江北船上和三家村里都有。 5:改了好,因为意思相同,但原文很啰唆。 (其余学生哗然,纷纷表示不同意。) 6:原文好。用了排比句,好像更加全面。

师:对,改文如同统计介绍,原文运用了类似的句式组成了排比句,形成强烈的语势,具体可感地描述了胡琴在我国民间很流行的事实,语气肯定。由此可见,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却耐人寻味。 这节课我们主要弄清了三个问题:作者“写了什么”——山中避雨的见闻感受,“为什么要写”——乐以教和,“怎么写的”——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用语平实而耐人寻味。那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忙解决吗?

1为什么作者说“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师:有谁能帮她?

2:我觉得孩子不同于大人,敢爱敢恨,而大人们很会掩饰,作者不想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变得成人化。

师:对,那样就太老气横秋了,作者希望孩子们和谐自然地成长。 3:为什么作者遇雨先是很扫兴,后来却感到很高兴?

4:因为意外的雨使作者真正读懂了苏轼的那句诗,有了意外的收获。

师: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期而遇的雨帮助作者穿过时空,与苏轼心灵相通了。好,请看布置的作业。

(下课铃声响起。)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9d7c70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