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2022-12-24 14:0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分数,认识,教学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开始我对《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的理解不够深入,经过仔细的学习教材的编写意图,经过课堂实施中对教材的重新感悟,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分数意义的教学,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在编排上有很大的不同,人教版的三年级只涉及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到五年级再正式认识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还可以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在认识上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因此,人教版到五年级再正式认识分数,确定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学问和生活阅历的积累,这样编排有肯定的合理性。

但是,北师大版从教材整合的角度出发,让三年级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后,马上认识分数的完好意义,这样让学生看到了学问的全貌,避开了小步伐〞教学,这或许更符合新课改的一些精神。另外,北师大版也考虑到了学生把握的不是很扎实,所以在五年级就特地支配了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 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此时,学生已经懂得出了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还可以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只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还感受不到整体“1〞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相同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另外,还让学生依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这样学生会深刻的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到达对分数再认识的目的。

人教版教材更加关注整体“1〞产生,但是没有从不同的侧面加强对分数意义上的理解,没有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学生只会记忆分数的概念,但并不真正深入的理解分数的实质内涵。这正是北师大版教材编排本节课的目的所在。 篇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课堂是学生主动参加,动手实践,探究沟通数学学问,构建自己有效数学理解的场所。所以本课我力求做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反思与发觉的空间和时间也给了学生,把发觉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为此本节课教学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对学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学生却没有给予确定的回答。新课伊始,教师通过谜语、故事等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问阅历,惋惜,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分数基本学问的把握状况,致使导入新课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无疑,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我在想:教师必需了解学情,一节胜利的数学课,对于学情,教师必需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

二、教师投入了全部的教学激情,学生却没有受到熏陶与感染。课堂几次出现短暂的冷场现象令教师手足无措,甚至沁出了汗珠。我在想:教师的教学机灵应当提升,才能适应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成〞

三、教师注重了引〞 ,却引〞 的不够恰当,致使得出的结论很是费心、费心、费劲。我在想: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习的主人获取学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教师要充分的课前预设。最大可能地想

象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形,并寻求相应的处理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四、教师注重了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文本资料的预备,却没能把这一切储备在自己的头脑中,使得教学中曾经出现了大脑一片空白的即时现象。我在想:教师课前必需充分的预备,只有充分的课前预备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备。

另外,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有必要说出来,和大家共勉。

整合教材。改个别学生的分铅笔〞 活动为全体学生共同参加的拿纸片〞 活动,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是为了人人参加,人人动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篇三: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好意义。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很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另外,还让学生依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水笔〞、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觉问题、自己商量解决问题。如在拿水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商量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主动主动地参与商量问题,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继续思索的:分数的再认识,再认识的内容有两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思索一:这里的进一步〞、体会〞两词就属于模糊词语,对于老师而言,比较难以把握,到底进到哪一步〞?体会到哪一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3f943d79d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