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13 22: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思维,方式,应用



诗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哈尔滨市第八中学校 李忠诚

诗歌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以形象为载体,直观化,于理解,易于吸收。诗歌的创作和欣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诗歌传达的情感是含蓄而细腻的。诗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诗歌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语文的学习同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语文课文里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有人物也有景物,学生如何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形象的特点和个性呢?我想绝对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写王熙凤的容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作者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将眼睛和美貌描写出来,我们读这句话也必须运用联想和想象,只有这样你才能把王熙凤的眼睛和图画中的凤凰的眼睛联系起来,才能想象到王熙凤的眼睛很美,而三角眼又会让我们想起身边长着三角眼的人的样子,就会感觉这个人恐怕很厉害、很泼辣。眉毛也是,我们只有联想柳叶的姿态了,此眉目才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写景的文章,比如《荷塘月色》一文,对荷花,月色的感受。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使用的博喻、通感更深入更贴切的理解。

诗歌传达的情感是含蓄而细腻的,需要用心去品味。语文的学习也应该注重用心去品味。有很多时候需要细腻的情感体验。这与诗歌的思维方式也是一致的。语文书中有一篇文章叫《说“木叶”作者对古诗人将落叶写成木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广泛的讨论。将“木”的种种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将“木”和“树”和“叶”进行了对比,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体验分析得非常透彻。我们在理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必须首先使自己的感情细腻起来,是自己的感触鲜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出诗中的妙处。同样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感受,真正体会到作者细腻大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以及见解的独到。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离不开诗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语文教学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诗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很重要,思维方式科学、先进,解决问题就会高效,完美。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就是爱因斯坦(一说爱迪生)想要一个灯泡的容积数据,就让






助手去测量,助手找来各种仪器,测量了很久,又开始了浩繁的计算。这时爱因斯坦着急了从实验室走过来,看到如此场景摇了摇头,拿过那只灯泡,到水桶里一舀,然后把这些水倒到一个量杯里,容积的数据一下子就出来了。我们看转变一种思维,使之更快捷是多么重要啊。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诗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更多更难的语文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把语文的知识点用一种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些已经有很多人做过了,魏书生不就把语文的知识画了一棵知识树吗,而且实践的结果非常好。外国有一本著作也讲人的脑图记忆法,我看这是殊途同归。

我们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我们教《沁园春·长沙》就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形象的语言去描绘诗人笔下的“江畔秋景图”,我们这样做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形象思维,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

我们在训练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时应该放手发动群众,应该信任学生,能交给学生自己做的事情,老师绝不包办代替,能引导一步的绝不全程陪护。这样学生会慢慢适应自主运用联想和想象,而不是完全依靠老师。比如,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让学生想象那幅画面。经过形象思维训练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上来。而且会有一些非常好的分析和表述。

诗歌思维的训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抓下去。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思维品质一等可以飞跃式地改变和提升。我们语文教学的蓝天上会有非常可爱的彩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4db22c4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