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画的社会学解读

2023-01-10 23:2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仕女画的社会学解读》,欢迎阅读!
仕女,唐代,社会学,解读

唐代仕女画的社会学解读

作者:柴希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6



唐代是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朝代。她的辉煌历程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策开明,汉胡融汀的基础之上。唐文化达到古典文化的全盛佳境。唐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美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同时在思想意识上引发了对物质生活的强烈兴趣。贵族中间流行着崇尚物质享受的思想。由此以张萱、周昉为代表的画家,迎合了上层贵族官缭的审美欲求,他们的仕女画多被称作“绮罗人物”,反映的多是贵族妇女的闲散生活。

盛唐“绮罗人物”的代表画家张萱。张萱以画宫廷妇女为主,如《捣练图》《游行仕女图》《藏迷仕女图》等。《捣练图》对宫廷妇女的捣练缝衣等活动并不是一般化的描绘劳动过程而是重在揭示劳动中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妹虢国夫人等乘马游春的活动。人物马匹装饰都非常华丽,贵夫人披锦戴花,皆作盛装,反映了贵族娇奢的风活风貌。总体来看,张萱的作品笔法精细,赋色浓艳,很好地表现了盛唐时期贵族人物游乐中欢愉与显赫声势。

时至中唐,美学风格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周昉画面上已经没有张萱那种骄奢欢愉的气氛。而是一种闲散冷落的意绪。其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描绘了十三个不同地位的嫔妃宫娥,从日常生活情节揭示他们寂寞空虚的精神状态。她们或闲坐或簪花、刺绣,但都流露出郁闷不乐的神情,表达了他们被幽闭于深宫,内心充满忧郁苦闷。周昉仕女传神,“为今之冠”《( 和画谱》。由周昉到张萱的转变这是时代变化的使然,安史之乱使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元气大伤,“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美学三书》154 )

这个时代美学风格的变异也体现了审美风尚。这些仕女画中女性个个是面如满月,肌肤丰盈。《宣和画谱》说:“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亦是一弊。”这是来源于唐代女子崇尚以肥为美的风气。唐王朝有英勇尚武之风,加上整个社会比较开放,也颇受胡文化影响,喜欢女子的健康、英武甚至丰硕美,同时也来源于丰足甚至奢侈的物质生活。特别是上层社会,追求物质享受,奇装艳服,上行下效,所以丰肥艳丽乃为美。仕女画所表现的妇女的服饰与化妆也很特别,并充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有长裙、有袒胸露背、有薄纱透肌肤等。这充分体艺术来源于生活。纵观三百年之中的唐女子装束特点,主要分为襦裙、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1、襦裙服:主要是上著短襦或衫,下著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头上花髻,从三彩陶俑,张萱《捣练图》和周昉《挥扇仕女图》上可以看出。

短襦:一般穿在上面,下穿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因此,上襦很短,成一特点。领口常有变化,如圆领、方领、鸡心领。盛唐时有袒领,多为宫廷嫔妃,歌舞伎,甚至仕官贵妇所喜爱。袒领短襦露出上胸,如方干《赠美人》诗:“粉胸半掩疑暗雪。”

衫:衫比襦长,多指丝帛单衣,是女子日常服用—仁衣。张佑诗“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可知女子著衫非常普遍“罗衫叶叶绣重重,金风银鹅各一丛”。

裙: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多为丝织品,仅披纱罗。卜身肌肤隐隐显露。当时最流行的要算是石榴红裙。白居易有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发式和化装:唐代女子发式多变,常见的有半翻、盘恒、椎、螺等三十多种,上面还插玉饰,鲜花、娟花等,这些从唐代仕女画中皆可见到,温庭钧有诗曰:“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描述了女子装饰华美的形象。唐代女子的化妆也很讲究,面


部施粉唇涂胭脂。元稹有诗:“敷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还流行各种眉式,唐玄宗命画工画十眉图,有:鸳鸯、小山、云峰、垂珠、月梭等。从仕女画看妇女的眉式的确不尽相同。

2、男装和胡服:唐代有女子喜着男装的习俗,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周昉《挥扇仕女图》皆有此装束的女子。《新唐书·五行志》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明确记录女着男装之情景。此风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女子著男装,于秀美俏丽之中,别具一种潇洒英俊之风度。当时汉胡大融汇,元稹有诗:“自从胡骑志烟尘,毛毳腥膻满城洛,女为胡妇学胡装……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着男装与胡装表明了当时女子开放、革新、追求新异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是整个时代尚武、开放、风气的使然。仕女画部分地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精神风貌,骑马、着胡服,奇妆艳服背后又反映了独特的社会风貌。

唐代的妇女生活习俗与其它朝代尤其是后世妇女相比受到封建礼教束缚较少,生活开放自由,因而精神面貌也比较开朗、奔放、勇敢。唐代妇女的这种特色在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首先,唐代以其特有的开放著称于古代,封建礼教在那个时代远没有后来那么严酷。其次,李唐源于少数民族,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很深,使唐代形成了特有的“闺门失礼”礼教不兴的状况。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位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推行了一系列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使得妇女地位上升更进一步助长了唐代妇女生活特色的形成。唐代宫廷妇女参政之事屡屡出现。在人际交往中,唐代妇女与异性接触,交游不拘礼法。《琵琶行》便记叙了一商妇夜晚与一群陌生男子同席交谈,共饮并弹奏琵琶之事。可以想象唐代妇女的大胆、开放。显然,通过上述状况可以理解仕女画所表现的着男装、胡服、袒胸露乳追求时新,是不以为怪的,正是时代妇女生活的写照。

唐代仕女画正体现了整个时代的风貌。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唐代的仕女画与当时的社会风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是艺术的土壤,唐代仕女画就植根在唐代的社会风俗之中,同时她又反映了当时整个的时代精神风貌。

参考书目:

1、《中国绘画史要》何延哲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6

2、《中国美术史》王逊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6

3、《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11

4、《中华:文明史》(隋唐卷) 《中华文明史》编委会

河北教育出版杜1994 6

5、《中华文化史纲》冯天瑜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11

6、《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

7、《中国服装史》华梅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1

【柴希,安阳工学艺术设计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036742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