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画的女性形象以及文化内涵

2023-01-10 07: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仕女画的女性形象以及文化内涵》,欢迎阅读!
仕女,文化内涵,唐代,以及,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代仕女画的女性形象以及文化内涵

作者:伏晓姝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9

[ ]仕女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在唐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它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以形写神的理念,还发展了自己的特色---丰肥艳丽的女性形象,让仕女画走向了一个发展的高峰。而仕女画在唐代的巨大发展以及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倾向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巨大联系的。本文将简要探讨这方面的联系。 [关键词]唐代 仕女画 丰肥艳丽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仕女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还是隋唐以后的事,这之前,很少有单纯为表现女性而进行的绘画,多有实用目的.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等都是文学作品的插图。一直到了隋唐以后,画家们才开始了单纯的表现女性美的创作,仕女画作为一种美术形式逐渐发展起来。

仕女画顾名思义,即指表现仕女的绘画作品。旧时称做官的人为,出去做官谓之仕途仕女,即官府人家妇女,亦泛指上层社会的妇女,特别是封建王朝时期的贵族妇女。唐朝的仕女画最贴切的表达了仕女的含义,绘画中所表现的多数都是贵族妇女,并且重点展示了她们的生活,以及姿容、情怀、风度。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写道,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绘画乃以人物画为主流,尤其是仕女画达到了其发展的高峰。此时期的仕女形象已正式成为人物画中的一类题材,并显现出兼具外表美、内在美等仕女画的基本特色;表现技法也更为精到,更加深化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念。唐朝的仕女画,形象丰腴,题材丰富,从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唐朝经济的雄厚,政治的强大,文化的绚烂。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个时代,特别是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这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在思想领域,魏晋南北朝开始至隋唐时期的人文精神的大解放,使一些画家的视点由传统的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更深广地转移到现实社会中,从纯粹的伦理观转变为社会观,增强了活力,激发了思维。表现在绘画上即为题材的扩大化。此时不但出现了山水、花鸟画的萌芽和独立成科,更出现了人物画的更新换代由抽象的封建贞妇烈女的图解到现实的贵族仕女的描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一方面,唐代儒道佛三教合流,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佛教也由过去出世的倾向转向入世。由于生活逐渐安逸,人们对佛国的向往和要求便由骇人的残酷苦难变成了表面诱人的天堂幸福生活。这是唐代美术走向世俗化的主要原因。这样唐代的佛教人物画与现实人物画拉近了距离,菩萨()小了,供养人()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菩萨差不多。他们一如当时的贵族,盛装华服,并按现实的长幼顺序排列。”[1]

唐代仕女形象之所以具有时代感,使人一望即知是唐代作品,与仕女形象鲜明的风格丰肥艳丽有很大的关系。以丰肥为美显然是唐人的时代审美标准。董迥 《广川画跋》记载:尝持(周昉《按筝图》)以问人:人物丰秾,肌胜于骨,盖画者自所好者’?余曰此固唐世所好,尝见诸说,太真妃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亦肌胜于骨。’”由上可知,丰肥为美的标准,主要是由世所好决定的。而唐世之所以,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提倡。当时贵族统治者多聚集在唐代政治经济发达地区关中地区,而据记载关中妇女纤弱者少,即由于地域的关系,当地妇人普遍较丰腆。由于生活在这个特殊地域中的贵而美者太真妃丰肌秀骨之流正好适应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审美需要,从而引导了社会整体关于仕女形象的审美标准趋向于丰肥 从初唐连绵至晚唐出现了诸多仕女画名家,如 善画人物,而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2]的张萱,尤工绮罗人物,为时惊绝”[3]的李凑,又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的周昉等人。当时比较著名的画家张萱擅长描绘有情节的女性生活,他的绘画在取材上一改汉魏以来那些列女传统,而重于表现现实生活。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描写唐玄宗天宝年间杨氏姐妹奢华生活的一个片段。整个画卷充满着贵族人家出行那种前呼后拥的华贵气象。在张萱的这些作品中,妇女的造型都是鹅蛋形圆脸,小嘴,丰肥健壮的身躯,同南朝人物画的秀骨清像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的审美观。而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与以前有所不同,所谓内外一贯,妇女可以穿男装,并穿胡服;而且还可以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人们的经济活动比以前也有很大改善,因而唐画中健壮肥美的妇女形象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和风尚的部分反映。

将唐代仕女画推向新水平的画家是中唐时期的周昉。周昉,字仲朗,京兆(西安)人。他出身于门阀贵族,由于他身份高贵,得以多见贵而美者。因而有机会深入观察和描绘贵族仕女的风貌。据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记载,(防)初效张首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赏简劲,彩色柔丽。但是周昉生活的时代已失去开元时的盛况,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有了相当暴露,文学创作中反映社会矛盾,描写妇女不幸和苦闷的作品也陆续出现,出身于宦官世家的周昉,对上层社会生活有较多的了解,他笔下的妇女也已经由张萱作品种的欢愉转向挖掘她们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空虚,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上前进了一步。这一点可从周昉依存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他的代表作品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

755年的安史之乱导致了制度上的危机,并导致了更深刻的文化危机。755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盛衰分界线.唐后期文化的危机首先是对于过去文化榜样的深信,并没有去想象自己去创作,绘画在相当成熟的状态时,因为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压力,在艺术上出现了逸品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519171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