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生门》看人性的善恶

2023-04-28 02:38: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罗生门》看人性的善恶》,欢迎阅读!
罗生,善恶,人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罗生门》看人性的善恶

作者:高春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3

要:罗生门是日本大正时期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作品,也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绘了在日本平安时代的乱世,一个被主人解雇的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进而发生一系列心理变化,最终完成了从善到恶的转变。小说短小精悍,却笔锋犀利,深刻揭露了在那种走投无路的社会状况下人们的扭曲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强烈控诉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和残酷现实。

关键词:罗生门;人性;善恶 一、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简介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他出生于辰月辰日辰时(189231日上午8时),故取名龙之介。他的生父新原敏三,是山口县人,在东京经营乳牛 业。他的母亲阿福在他刚7个月时就精神失常,故龙之介过继给舅父芥川道章 做养子。芥川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其养父酷爱传统文化,在其教导下,芥川龙之介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具备了深厚的日本古典文学功底。日本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共有短篇小说一百四十八篇、随笔六十多篇、小品文五十多篇,此外还有少量的游记、评论以及诗歌。芥川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或取材于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或取材于南蛮异国风情,抑或取材于封建王朝或幕府生活,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引人人胜。在所有他创作的这些作品当中,短篇小说的成就最高。他的短篇小说情节设置诡异,多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文字清新,简洁有力,为人所称道。芥川自杀之后,人们为了纪念其取得的文学成就,特地设立了芥川文学奖,来奖掖新人进行文学创作。芥川文学奖后来成为日本新人作家欲登 日本文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芥川对近代日本文坛的影响何其深远,芥川的创作为日本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井上靖、石川达三、松本清张等都获得过芥川文学奖,并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现代日本著名的作家。 二、罗生门故事梗概简介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早期的作品。作品篇幅虽小,但精练考究,回味无穷,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作品大概叙述的是在天灾人祸频频来袭的平安时代末期,整个平安京一片凄凉,到处是病死饿死的人,狐狸和强盗等四处出没。但是,傍晚的罗生门是一个连强盗都不敢接近的地方。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家将在罗生门下躲雨,他已被主人解雇,走投无路。家将准备在尸体纵横的罗生门上度过一宿。在家将爬上梯子的中途的时候,突然屏住呼吸蜷曲身子,那是因为大雨的夜里,在罗生门上居然有忽暗忽明的火光可见。家将提心吊胆的爬到梯子上面,看到一个像猿猴那样的老太婆在女尸的头上拔头发。随着老太婆一根根的拔头发,家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心的恐怖消失了,而此时家将心里涌出来的是一种对老太婆行为的厌恶、反感。但是,家将并不明白老太婆为什么要拔女尸的头发。三、《罗生门》体现出来的人性的丑恶

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主人公家将和老太婆,其中主人公是家将。主人公家将是一个不幸的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本就生存很不易而他又被主人解雇了,万般无奈之下来到罗生门下避雨,他在思考自己以后的出路:是饿死还是去当强盗。刚开始他是没有决定去当强盗的,因为他曾经在大户人家当仆人,是具有一定教养的,他的道德观念不允许他那样做。说明家将的本性不坏,他还是心存善念的。但随着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家将的内心产生了动摇。当他小心翼翼地爬上城门楼梯看到了那满地的死尸和正在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时,他的内心是既恐惧又好奇的。就像书中说的他心中是六分恐惧四分好奇的。但随着死尸的头发被一根一根拔起,家将的心神也稳定了下来,他的心中的恐惧感也就一点一点开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老太婆的憎恶感,他觉得这是一种罪恶的行经,说明家将是由正义感的。 三、总结

《罗生门》这篇小说着重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人性的善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作品大多为批判利己主义的短篇小说,芥 川重视人性的弱点,其作品大多以着力揭露冰冷的利己主义为创作目的。从《罗生门》中我们能够看到其作品将出场人物置于生死两难矛盾境地的表达方式来描写利己主义的鲜明特色。人与人的相互争斗、相互掠夺,在面对如何活下去的残酷现实生存问题时,人性的利己主义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人物形象的描 写也鲜明表现出了登场人物的性格。丑陋的老太婆和脸上长着巨大粉刺家将的形象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从他们的行为中表现出的利己主义也令读者难忘。生与死确实是个难题,善与恶的抉择在生死考验是更是两难且矛盾。《罗生门》的利己主义变现法可谓独具匠心,表现手法在当时日本文坛当时独树一帜,形成了芥 川特有的小说人物表现方法和写作风格。为了生存而允许一切恶的行为的社会现状正是滋生利己主义的土壤。利己主义虽然是潜藏在人性中最丑恶的东西,但恐怕谁也无法完全克服。这也是当今社会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 参考文献

[1] 成春有.试论芥川龙之介晚期作品思想[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01):68-74. [2] 徐佳丽,蔡琼茜.人性的深沉思考——《罗生门》赏析[J].名作欣赏,201529):145-146.

[3] 杨希.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2):166-167.

[4] 沈远.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利己主义思维的解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2):31-3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何放.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浅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146-147.

[6] 王晶.浅析芥川龙之介及其《罗生门》[J].日本研究,199704):72-75. [7] 张明杰.芥川龙之介及其创作[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01):52-57. [8] 杨莹.陌生化视角下的《罗生门》[J].镇江高专学报,20162902):26-29. [9] 李玉麟.关于《罗生门》最后结局的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04):65-70. [10] 趙月斌.罗生门:遇贼成贼[J].名作欣赏,200928):108-112. 注释

①成春有.试论芥川龙之介晚期作品思想[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01):p68. ②徐佳丽,蔡琼茜.人性的深沉思考——《罗生门》赏析[J].名作欣赏,201529):p145. ③同上,p3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5c61504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