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2023-03-23 23:2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欢迎阅读!
同一性,青少年,获得,自我,方式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1950年,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出版的《童年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为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自身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简单来说,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关于“我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或观念。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个体在青少年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 那么如何在青少年阶段获得自我同一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及获得方式

1、家庭因素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父母的期望。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于溺爱的父母事事都替子女做出安排,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而过于严厉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有可能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早期完成状态或扩散状态。

2、学校教育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学校是青少年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尤其是在学校集体中找不到这种一体感,或象马斯洛所称之为的归属感,他们就会向校外寻找这种归属感,结果很容易被一些流氓小团伙拉下水,从


而选择消极同一性。

校园应该给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影响集中表现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际氛围。再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要提倡积极向上,民主开放,健康自由的校园文化,改善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环境

3、社会文化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社会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和背景。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是社会变化的指示器,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积极昂扬的还是消极颓废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代青少年的主导心境;其次,社会中应该具备良好的榜样,青少年很容易对社会中或者学校中的榜样进行模仿,例如现在较为广泛的“追星”现象。那么学校和社会应尽可能的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来引导青少年;社会还应该为青少年创造民主包容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创造自由发挥的社会环境,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民主、和谐、自由的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个体认知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客观我是客观而真实的自我存在。这二者会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这种不一致可能是自我膨胀,也可能是过渡自卑。在青春期个体中经常开展人生观和人生理想的讨论,充分把握青春期个体的思想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人生理想的教,帮助他们修正不正确的和不切实际的想法,使每一个青春期个体都能具有积极的人生追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结

同一性的确立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他能否良好适应社会,能否体验到自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92c4c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