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构建

2022-04-11 07:4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构建》,欢迎阅读!
标准化,管理工作,构建,体系,财务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构建

作者:韦承慧

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21



韦承慧

构建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有重要意义,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可以更加清晰地体现岗位职责和管理标准,使企业财务工作更完善,更自如地应对多变的市场形势。本文主要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流程、体系构成,并就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标准化体系 构建策略

企业构建标准化体系的目的是使生产、经营、运行、管理等流程均形成良好的秩序,保持最优状态。建立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现如今多变的市场形势下,企业想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就必须紧跟市场变化趋势完善财务管理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对之前的财务体系进行调整、改进,保证财务工作真实、完整、高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协助企业领导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发展决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流程

(一)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准备阶段

为保证财务标准化体系的先进性和有效性,财务工作部门需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设计标准化体系。一是需要学习国内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了解现代化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实地考察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情况。然后结合我国的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分析和提取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总结财务标准化管理要素。二是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学习国外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财务管理标准化内容,这些知识能够形成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只有具备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才能保证标准化体系的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框架构建阶段

现代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形成标准化体系就是要对每一项工作都制定精细化的规范,这需要先形成一个管理框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等将其划分到不同的框架板块中,这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框架的形成首先需要系统地分析目前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状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确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需求,找到财务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找到框架构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其次是在理论基础上分析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漏洞,在管理框架中需要强调对这些漏洞问题的管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整性。最后要明确财务管理标准化构建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

(三)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验收论证阶段

标准化框架构建之后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验证运行效果,根据框架体系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全面评估其优势和不足,重新对体系进行调整、优化,更好地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服务。

二、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主要分为5个模块:

第一,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目的、构建意义以及使用范围;

第二,形成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明确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针对财务管理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权限,详细地解释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要求,构建一只高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团队。

第三,制定清晰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现代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为保证工作效率,需要对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作出具体的说明,制定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流程和要求,搭建标准化的科目等核算体系,同时还要制定及时有效的财务工作交流沟通机制,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省略重复的管理环节和内容,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第四,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绩效考核制度,这能够对企业财务工作者的工作行为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促使财务人员持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绩效考核主要包括对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职业能力、工作业绩的考核。

第五,通过附录的形式展示企业标准化财务管理的工作模板和规范,包括财务工作体系中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财务工作体系中的各项执行标准、财务工作常用的表格。

三、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实施效果

(一)建立财务工作评价体系

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框架搭建完成后,需要通过实践验证对体系效果的好坏作出评价。而如何评价、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是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框架效果的验证环节,需要建立标准化财务管理工作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定评价指标,确保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可量化性和关联性。评价指标分为两部分,即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

输入指标的评价包括企业的资本支出、人力投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3个部分,只有明确输入才能够确定企业真正的收益情况。资本支出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硬件支出,比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产品的生产设备、企业运营所需的各项材料费用等;还有软件支出,比如企业的运行体系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投入,购置管理系统的费用及系统维护升级的费用等。人力投入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专业负责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项目的工作人员、配合体系建设项目的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其他方面的投入是指企业在构建专业化管理体系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比如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产生的考察费用等。

输出指标可以分为财务工作人员行为、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企业财务内部控制3个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行为具体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绩效以及岗位创新能力。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评价,可以了解企业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人员的影响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体系的实施是否起到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能力的效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与实现,只有工作人员不断提升素质,才能使财务工作发挥出更好的成效。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包括工作效果、工作质量、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成本。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是为了评价财务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后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实质性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企业财务工作水平整体提升,获得更理想、更真实的财务工作管理成果。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包括财务环境、风险管控、财务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通过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可以了解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发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实施效果

一方面,企业实施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有效规范了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行为和工作态度。在没有构建标准的财务工作管理体系之前,近年来很多企业的业务不断扩增,集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繁杂,且很多部门权限、职责重复,极大地降低了财务工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重新对不同的业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执行标准,这样一来,财务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就可以参照执行标准完成工作,既提高工作效率,也节省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使财务数据更便于解读,促使企业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合理。

另一方面,企业实施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明显改善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财务管理作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了财务工作制度,重置了管理规范,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运转效率,并且通过内部监督有效防范了财务工作风险,对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构建标准化体系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面对复杂市场情况的必然选择。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要保证与时俱进,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实事求是地调整体系结构和评价标准,保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作者单位为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许丽娟.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5):161-162.

2 张丽莉,张凤伟.“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财务标准化流程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1):61-62.

3 刘蕾.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216+218.

4 崔克森.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一些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821):104.

5 徐洪涛.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法分析[J.经贸实践,201812):122.

6 鲍慧.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管理的实现研究[J.知识经济,201617):143+145.

7 刘玉芳.浅议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609):252+25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a37b3c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