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历史背景

2023-04-15 20: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资治通鉴》的历史背景》,欢迎阅读!
历史背景,资治通鉴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开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忆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助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它是由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得名。

总结: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表达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征引史料极为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c702cf88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