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的《逍遥游》

2022-12-19 02:3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庄子的《逍遥游》》,欢迎阅读!
庄子,逍遥,游》

读庄子的《逍遥游》

阅读庄子的《逍遥游》,我认为首先要对庄子的思想有所了解。他的思想中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现实,否定事物之间的区别,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无所羁绊的精神的绝对自由;他突出“道”的自然属性,多游走在人的精神层面,强调“道”的独立、无所依持的逍遥。《逍遥游》正突出表达了这一思想。

《逍遥游》中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有待无待源于文中犹有所待乎待哉两句。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庄子认为,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是“有待”,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从而达到逍遥境界

庄子开篇描绘了巨大的鲲鹏纵横驰骋的雄奇画卷,展现出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逍遥的境界由此可见一斑。我认为,庄子所谓的逍遥首先是要有一种大气魄。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无所待、小与大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之中以水与舟的比喻,说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如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证明了大鹏翱翔天际,凭借的是九万里的大风,还是有所待的,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之后,庄子又讲了蜩与学鸠之短见,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说明 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此为大和小的区别。然而,无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无论不知晦朔的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都是“有所待”的,都达不到无所待而至于逍遥的境界。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庄子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但又义正辞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有小大之辩,并且通过描绘了大鹏的雄伟形象,表达自己的赞赏。而庄子的这种感情也是基于自身的经历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则表示,他不会为千金之重利和卿相之位而出仕,宁肯做一只游戏于污渎中的龟,也不愿“为有国者所羁”,即便要面对贫穷饥饿也不改变志向。

后文庄子逐次展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告诉我们: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因此他们自感荣幸。然而宋荣子嘲笑这样的人。宋荣子能做到让全社会都赞誉他,却不会因此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都批评他,也不会因此而沮丧。能认清自身和外界的区别,明白光荣和耻辱的界限,但这样也不能达至逍遥,因为他执着于功名。御风而行的列子毕竟还要有所依靠和凭借。庄子以为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好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那么还需要依靠和凭借什么呢?所以他的最后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为修养高的人,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不再去建功立业;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更不再去追求任何名位了。此处,庄子道出了《逍遥游》的主旨与中心,是“道”的精髓所在。阅读此处,我不禁为之感叹,忘我、无为、无所待,如此大彻大悟的境地,人的心灵彻底摆脱了尘世的种种束缚,任精神自由往来于天地自然间,漫游于宇宙无穷中,与天道自然为伴,逍遥自得,泰然自足,无往而不适,这是当今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不择手段的庸人们所不及万一的。

基于以上的感悟,我认为庄子所追求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在今天仍具有建设性,若我们能广泛学习这种摒弃世俗名利,修身养性,提高理想与追求的信念,我们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得到净化,人们会相处得更加和谐。


《逍遥游》除了追求逍遥的境界高远外,其写作手法也非同一般。文中多引用寓言故事,想象瑰奇,比喻生动,处处闪烁哲理的光芒。文章不拘一格,肆意洒脱,齐崛瑰丽,玄虚漫衍,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颇有地负海涵,异峰突起,鱼龙变幻之势,也正表现了庄子其人飘逸、洒脱的个性。使人读之如饮美酒,酣畅

淋漓。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庄子愈行愈远,但时至今日其深邃的思想依然带给我们无限的启迪与憧憬。当我们的心灵备受束缚,不堪疲惫时,不妨走进庄子的世界,让心灵随其进行一番逍遥之旅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d09ded856a561252d36f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