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2022-04-18 11:08: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二轮复习计划》,欢迎阅读!
二轮,复习,语文,计划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天水市八中 张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要达到预期效果,真正收到实效,必须对路:对高考的路,对学生的路。要研究高考,吃透《考试说明》,分析考试样题,揣摩考点分布,把握命题规律,定制复习良策,科学、周密、高效复习备考。

一、吃透考纲,把握变化

2019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几点变化 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将“文化素质”具体化,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是对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思想上的规定,决定了命题的方向;此变化充分强调了高考要关注先进文化,关注充满正能量的文化。

2、调换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这一变化会让语文试卷的结构布局更加科学,有助于考生在解题时呈现出思维上的连贯性。

3、规范了概念术语,“论述类文本阅读”归为“现代文阅读” 4、充分明确了考查要求

今年新考纲“论述类文本阅读”有变化。变化之一:原来表述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改为“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一般”改为“中外”范围更为明确,因为课标卷一直考“中国”的文章,这种变化也许包含了选材范围的扩大。变化之二:明确了论述类文本的文体——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也暗含了选材范围的扩大。因为近几年的全国课标卷是以学术论文为主。变化之三:新增了一个考点“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意味着命题有可能降低难度,不再搞文字游戏这回归了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本质,让考生紧紧抓住文本的文体特征阅读。 纵观近几年的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分析综合、概括提炼的思维能力,设题定位是以“信息转述”为核心,新增考点,仍会延续以“信息转述”为重点的考查形式。

5、适当增添了考试内容

①现代文阅读部分增添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②古诗文阅读部分增添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由以往的“筛选文中信息”变为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③“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增添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考点;

④“实用类文本阅读”增添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⑤“文学类文本阅读”增添了“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同时也指出了阅读的基本策略,即“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6适度增加阅读量。试卷的文字阅读量由七千多字变为八千多字,增加了一千多字的阅读量。这是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今后高考语文考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因此,在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的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到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的能力。

二、深研样题,挖掘内涵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讲题、识题、藏题、改题、命题”的五项本领,高三语文教师尤其需要这些本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对考试样题的研究(样题包括《考试说明》上的题型示


例,近几年高考试题,今年全国各地联考出现的典题),尤其是对高考样题的研究,从中挖掘蕴含的信息,做好二轮复习的针对性工作。

1、深研《考试说明》上的题型示例。

2、深研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考题。近几年的全国语文试题,命题规范、科学,富有文人情怀,突出能力立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应用。

3、深研各地联考出现的典题 作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善于对当前各地纷至踏来的训练试卷进行甄别,筛选出哪些试题契合高考要求,哪些试题可能是繁复无用,哪些试题有训练价值,能提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有价值的训练试题,要详讲精讲,多练巧练,层层夯实。

三、深入思考,精选专题

二轮复习一定要深入思考、深入研究,要加强备课组的集体研究,群策能力,精选专题,使二轮语文复习备考更具科学性、针对性、有序性和高效性。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有两个原则:一是考情,高考中的高频考点,重点考点,常考题型,可能变化的题型;二是学情,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暴露出的知识短板、能力短板、思维短板、答题短板等等。

1、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

①、精准组编涵盖要点,科学安排不留遗憾 ②、粗读、审读与勾画相结合,突出重点词句 ③、思维导图讲练结合,突出论证思路 ④、重视逻辑推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2、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①、区别对待非连续文本(新闻、科普)与传记(弱化传记) ②、针对多文段特征,注重段间内在逻辑 ③、针对图表信息分散,注重规范审图步骤 ④、针对选文形式多样,注重分类阅读

⑤、精准审题表达清晰,注重段内层次划分 3、古诗文复习具体策略 文言文复习策略:

翻译精准是根本——强调直译、字字落实 语境推断是关键——理解常识、境连断句 资料落实是保障——强化训练 、常抓常新

诗歌复习策略:

读懂诗歌是根本——全面解读、由言及象 感情手法是关键——内引外联、系统全面 资料落实是保障——强化训练 、常抓常新 ①、以学案文言诗歌的循环训练来强化准确度 ②、以晨读学案的翻译和诗歌背诵来强化熟练度 ③、以课前展示来强化翻译、诗歌主观掌握度 ④、以每周双测的考查来检测一周的提升度

⑤、以每天的“一课三研” 总结不足,及时微调 4、文言常识和名句默写 回归“双基”,背诵知识应化整为零

.名句名篇背诵的相关知识建议同学们化整为零,天天复习,坚持不懈。仍然以新课标推荐背诵的篇目为主。还可以将第一轮复习中曾经做错的题再做一遍,反复记忆,并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


.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注重文化濡染,回归传统经典。建议再读《先秦诸子散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等选修教材中或课外书籍中的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不但能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并且将这种感悟能力渗透在相关题型的解答中。

5“作文复习(作文针对性训练、作文素材积累及运用)专题”

.作文训练分三线进行,即以文体为线,以题型为线,以能力为线。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审题指导,进而提高写作水平。2019年作文备考应该注意的是:第一,更加注重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高举立德树人的旗帜;第二,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认识;第三,渗透中华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五,任务驱动一定会坚持;第六,在当前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的大背景前提下,想办法展示“核心素养”;第七,开阔阅读视野,既要研读高考满分作文,又要多读一些好的期刊。

.关注时代热点,学会把握时代

201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将进一步充分回应社会热点,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进而产生有社会针对性的正确思维。这就要求考生梳理一年来的热点事件,如十九大“新时代”港珠澳大桥、中国精神、中美贸易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人工智能、高考改革的思考、打好蓝天保卫战,上海首届进博会等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梳理纪念事件,倾心社会热点

对于2018年到20196月以来的纪念性历史事件要充分关注。2019年值得关注的纪念事件有: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互联网诞生50周年,中美建交40周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戊戌变法120周年,甚至201967日是端午节。对于这些敏感的社会热点要予以思考。

四、强化阅读,寻找规律 1寻找规律,提升学生快速阅读与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词语、语段为阅读点,提高整体识读能力,依照题干要求采用跳读法、寻读法、浏览法等方法。

2、依据文体特点,寻找有效阅读的方法。高考“现代文阅读”三篇文段,尽管文体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还有阅读者的个性差异,阅读方法亦有差异,但应该都有共同的考试阅读方法(习惯):第一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点;第二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第三步审读题干,找准区域。

五、化大为小,夯实板块 二轮复习时,课堂复习切忌过多的综合练习。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将高考整套试卷的考查内容化大为小,或依考点内容,或依题型特点,将试卷考查的内容分割成几个板块,集中精力,采用个个击破的方式,来夯实每个板块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同时也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思维和情绪得以调整、休憩。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可以分化为这样几个训练板块,进行限时训练。 高考语文冲刺天天练(16分,15分钟)高考30天。 板块内容:三道语言运用选择题+名篇名句+作文拟题(要求学生用偶句或对偶句)

高考语文天天读与练(16分,15分钟)高考30天。 板块内容:四道语用题+高考考场满分作文(读后要求学生读后用一句话概括主旨)

③现代文阅读(35分,45分钟) 板块内容: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 ④古诗文阅读(30分,40分钟) 板块内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

这样的板块训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升学生解题的速度,更能收到一定的实效。 当然,每个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考情与学性,创造性地化大为小,夯实训练,使二轮复习备考真正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984ca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