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章片段赏析

2022-04-10 14:0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文章片段赏析》,欢迎阅读!
鲁迅,赏析,片段,文章

鲁迅文章片段赏析

引导语: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我们学过很多关于鲁迅的作品,下面是部分。 片段: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不过”,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屑与之为伍的情感。“这样”指代留学生的丑态,为下文作铺垫,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厌恶。“确”表示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补充说明,“但”字后面的`话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 片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赏析

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3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


片段: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赏析:

描写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片段: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赏析:

鲁迅先生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这说明当时他做引的时候,对文章当时书写的情形已经记忆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确实存在,所以他就感觉很矛盾,“既然记忆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记了。”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这种杂文的语气,带点思考,也带点批判。 片段:

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死无常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死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赏析:

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热风》

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语丝》 《坟》

雷峰塔倒掉了,这本来是一件平常的事。为什么倒掉的?“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可以“逢凶化吉”,你挖他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于是人们再三叹息:“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啊!”倒掉的原因以及人们所发的感慨也并无不平常之处。然而,恰恰在这些平常的现象后面,作者看出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象”:守旧、维持现状、惧怕变动。作者称之为“十景病”,并以此为出发点,联系与之相类似的事,说明这正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所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守旧复古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十景病”必然阻碍创新和变革,阻碍社会的发展。医治“十景病”的惟一办法是“破坏”,但作者指出,“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破坏”有“革新的破坏者”和“寇盗式破坏者”、“奴才式的破坏者”三种,我们所需要的,是“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作者于文章结尾点出了主旨。

这篇杂文的高明之处,在于从日常生活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又能以艺术的手段加以深化、强调、突出。作者借助于联想,按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许多零碎的现象缀合在一起,使事物的本质更加突出、显豁,凸现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618924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