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解读

2023-01-02 23:25: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解读》,欢迎阅读!
弗洛伊德,视角,解读,精神,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解读

作者:张雪倩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

要:《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作为霍桑笔下非常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通过描述主人公布朗在傍晚告别妻子,独自去黑暗的大森林里与魔鬼约会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来分析主人公布朗的性格特点,对人性的善恶进行解读。 关键词:布朗;本我;自我;超我

作者简介:张雪倩(1991-),女,汉族,河北廊坊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文学英语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02 .前言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霍桑笔下极其成功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主要描述了年轻且对社会充满好奇心的主人公布朗在傍晚告别自己的新婚妻子费丝,独自一人前往黑暗的大森林里与魔鬼进行约会的故事。其妻子费丝作为英译的名字,本意为信仰忠诚,这也象征着布朗的妻子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人。在路上,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在一个老人的引导下,布朗一步步地踏入了黑暗的深渊。最终,布朗失去了自己的信仰,终日郁郁寡欢。全文故事情节看似简单新奇,布朗的森林之旅其实就是人类的一次心灵旅行。它揭示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信仰与希望的渴求。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可知,主人公布朗是一个处于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体。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布朗性格中的矛盾及其布朗自身的矛盾调和,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探寻人性中的善恶。本文对于读者了解人性和社会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布朗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2.1布朗的本我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可知,本我是一切精神力量的源泉,来自人类的内心深处。弗洛伊德认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并通过自我的真实性原则来取悦本我。从故事的开端可知,布朗是一个新婚仅三个月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新生活充满了自信与好奇。他的妻子费丝同样善良而纯洁。在布朗的眼中,妻子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天使。小说中,布朗的妻子经常佩戴粉色的蝴蝶结,其实它也象征着费丝的纯洁。但是在《圣经》中我们可以知道,红色象征邪恶而白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象征绝对的纯洁。但粉色介于红色与白色之间,粉色的蝴蝶结也揭示了布朗的妻子并不是一直处于纯洁忠诚的状态。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布朗的妻子同样走进了象征邪恶的大森林与魔鬼见面,这是布朗不愿意看到的。布朗是一个清教徒,他也有自己的信仰,她的全部信仰都来自他纯洁的妻子。由于有了妻子费丝,他更加相信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因此他与他的妻子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由此可知,布朗的本我是充满了幸福与快乐的。

但是在布朗的内心深处也存在着邪恶与欲望,它们同样属于布朗本我的一面。从故事中可知,布朗是独自一人去的大森林。为什么他不顾妻子的反对独自去了黑暗的大森林?这里的森林象征着邪恶与黑暗,但也同样象征着布朗的本我。因此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能压制自己而去了大森林。但是由于布朗的自信与年轻,他并不认为自己会在真的丧失自己,这也是他典型的本我表现。 2.2布朗的自我

根据弗洛伊德所言,自我来源于本我并操控着自己的本能。在流行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我代表着理性和谨慎,并由现实原则支配。在故事中,布朗的思考同样存在着犹豫。在他的森林之旅中,布朗见到了一位老人,并且对布朗说到你迟到了。而文中布朗的回答却是丝让我耽误了一会儿时间。该句表明布朗对他去大森林还是有过犹豫的。因为他知道,森林是充满了黑暗和罪恶的。他不能告诉他的妻子他是去大森林里,于是向妻子守住了这个秘密。他为什么这样做?一方面由于社会现实和他的自我,他必须保护他的妻子;另一方面,他也渴望与魔鬼进行约会,好奇心驱使他去看一看森林里的世界。面对现实,他的自我不能控制住他自己,因此为了迎合他的本我,他的自我仍旧遵循了现实原则,于是布朗走入了黑暗的大森林中。

2.3布朗的超我

就布朗的超我而言,他的超我是通过他在黑暗大森林中的旅行中所显现出来的。在弗洛伊德看来,超我是道德监督机构,是良知与自豪的宝库。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是人性三重结构中最高层面的体现。故事中布朗和妻子居住在一个幸福而宁静的村庄中,这个村庄就代表着布朗生活中的力量与社会秩序。他的一切行为都遵循着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他的妻子费丝,像她的名字一样代表着纯洁与信仰,同样妻子也是布朗超我的象征。在布朗去大森林之前,他就告诉自己说过了今晚,我会紧紧抓住她的衣裙和她一起进入天堂。很显然,尽管布朗要去进行森林之旅,但他仍遵循着道德原则。

在他的旅途中,布朗见到他的好朋友:Deacon Gookin Goody Cloyse Goody Cory。这些人在布朗眼中都是美好而善良的。但是他们同样进入了大森林与与魔鬼会面。布朗追求完美,但他看到这些人在森林中时,他开始怀疑并渐渐失去自己的信仰。故事中的高潮就是当布朗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妻子费丝同样进入了大森林中,毕竟妻子是他的全部信仰的支柱。当布朗试图规劝妻子离开大森林时,他失败了。自那之后,布朗认为自己不仅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布朗想要遵循道德原则并保持他人眼中的完美形象,反而他没有成功。于是他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得消极悲观,终日郁郁寡欢。在故事的最后,布朗的本我打败了自己的超我,他成为了故事中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

.布朗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冲突与调和

布朗身上一直存在着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起初是布朗本我与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布朗的本我催促着他去往大森林。这个大森林既是布朗内心的欲望与罪恶,同时也象征着人性中恶的一面。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布朗的自我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因此他遵循了现实原则并与魔鬼约会。毕竟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布朗的自我没有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正因为如此,布朗在自己欲望与好奇心的推动下独自一人前往黑暗的大森林中,这正体现了布朗的自我没有很好的调和自己的本我,在这种情况下布朗变得消极悲观。 当布朗去森林时,他的本我与超我之間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也是布朗最终变得消极悲观的主要原因。起初,布朗认为他与魔鬼的约会仅此一次,自此之后,他一定会守住自己信仰,不再迷失自己。但是他的自我鼓舞自己去与魔鬼约会而不能拒绝。当他在森林中看到他的许多老朋友,尤其是还看到他的妻子费丝时,他开始怀疑自己和整个社会。毕竟在他眼中,这些人都是纯洁善良的,但是这些人也来参加魔鬼的盛会。此时,由于他的道德原则和信仰彻底失去了,他不能接受道德和自己内心的谴责。他的自我未能协调好本我与超我,最终他处于本我之上而失去了超我。在布朗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他未能很好地协调三者的关系,使其处于一种和谐的环境下。最终他的本我或他的欲望处于上峰导致其彻底失去了自我。布朗不完整的人格特点,也是故事最终成为悲剧的主要原因。 .结论

故事中的主人公布朗映射出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善与恶是人性的两个对立面。通过布朗自身的经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情感是复杂的。善恶并不是绝对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保持自己的初心。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可知,人类只有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本我、自我与超我,才能拥有更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Wilfred L. Guerin Earle Labor Etc.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张杰. M.H.巴赫金.《弗洛伊德主义批判》[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3]方英. 论古德曼·布朗的信仰崩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4daca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