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二中高中语文 《春末闲谈》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5

2023-03-21 18:3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南省安阳县二中高中语文 《春末闲谈》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5》,欢迎阅读!
安阳县,二中,河南省,文版,闲谈

课题:《春末闲谈》





学习目标

1.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2.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3.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学习重点

形象化的说理

预习案(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蜾蠃( ) 螟蛉( ) 螫针( ) 绝祀( ) 嘉猷( ) 窠里( ) 孵化( ) 棘手( ) 麻痹( ) 中枢( ) 中风( )

2.鲁迅,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浙江_______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等。 3.“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毒针: 刑天:

4.文章为什么要以“闲谈”为题,“闲谈”的是什么话题?

5.试整理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人物 手段 对象 结果 结论 细腰蜂 统治者 [总体感知] 11-3 24-6 37-8

作者从一件小事入手,对古今中外统治者们奴役驱使禁锢麻痹人民的的行径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的嘲讽。

[研读分析]

1.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试分析有哪些原因?



2.试体会“夷人究竟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一句的言下之意。



3.俄国E君“忽然发愁”,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发愁的模样”?请分析“装”的含义。



4.第四节中提到的黄金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5.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有哪些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来?有怎样的结果? 遗老们----------- 学者-------------




文学家茶摊----- 教育----------- 留学生---------- 夷人--------------

6.体会统治者们“三恨”的言下之意。

7.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8.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总结]

1.知识、趣味、说理融于一炉 2.逻辑严密,说理形象化

3.语言幽默生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反语、仿拟、夸张……

探究案(第二课时)

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1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93032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