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斑马线”淡出彰显“制度约束”比“道德约束”更靠谱

2024-01-17 05:2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心斑马线”淡出彰显“制度约束”比“道德约束”更靠谱》,欢迎阅读!
约束,斑马线,淡出,彰显,爱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爱心斑马线淡出彰显制度约束道德约束更靠谱

作者:黄深钢 吕昂

来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年第12

2009年,杭州曾在全国率先设立爱心斑马线,时过4年,这一创举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难道行人过街不再需要爱心让行了吗?记者调查发现,爱心斑马线退位的背后,恰恰是另一条法治斑马线的确立,耐人寻味。

杭州爱心斑马线诞生于20095月。当时杭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5·7飙车案,受害人在斑马线上被疾驰而过的改装车撞死。惨剧过后,当地联合多个部门在市区相关路段设立起8爱心斑马线,意在提醒车辆在斑马线前要礼让行人。

爱心斑马线的设立曾聚焦了来自全国目光,交警部门更是在其附近安装摄像机以监督车让人行为。然而,随爱心斑马线也伴生不少争议。一些市民认为这些浓妆艳抹的斑马线不利于辨认、反而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有的甚至认为这是污损行为、不符合国家交通标线统一规定。

记者从杭州交警部门了解到,这些爱心斑马线在使用一年多后就随着油漆掉色和自然污损而陆续淡出。交警部门在补妆时恢复了标准的白色斑马线,有些路段还设置了与主路口联动的父子灯,用以指示行人安全过街。

杭州市交警支队表示,爱心斑马线原则上的确不符合相应的国家规范,交警部门也一直不提倡采取这种手段。但作为特殊时期的宣传符号,爱心斑马线引起人们对于车让人问题的重视,发挥了积极的倡导作用,其自然淡出也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

顶着非法改装争议的爱心斑马线消失在杭州的街头,这座城市的行人过街环境是否因此受到影响、更加艰难了呢?

连日来,记者在杭州街头发现,取代了爱心斑马线的普通斑马线,不仅照常提供了让人的功能,甚至时常上演仅有一人踏上斑马线而仍有多条车道、多辆汽车同时停车让行的一幕。新杭州人陈小姐说,每次看到司机们挥手示意行人通过的潇洒动作,感到那就是杭州街头的最美手势

杭州市交警支队宣传处的张警官告诉记者,继爱心斑马线后,杭州车让人的风气能再领跑全国,首先在于交管部门严格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譬如交警部门在主要路段标示车让人字样,通过监控及现场执法严查车不让人行为,对违规司机严肃处理,产生了很强的宣传、警示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时,杭州市公交部门、出租汽车公司等窗口单位也积极依法依规办事,率先垂范。杭州公交集团自20095月以来就采取严格的车让人制度,要求司机在斑马线前见人必让,让必彻底,每天有多辆巡视车及200多位巡查员对是否让行进行检查,违规司机将被扣除当300元安全行车奖励。而从2010年起实施的《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单车考核细则》也明确礼让行人作为出租车考核项目,不合格者将被限制营运资格。

斑马线前人车相争一直是全国普遍的治理难题,中国式过马路遇上车不让人也导致斑马线上事故频发。从设立爱心斑马线到回归普通斑马线,杭州4年来的治理行动没有使行人过马路陷入无序,反而激发了社会更多的微温暖”“正能量

不少受访市民表示,没有爱心斑马线的杭州,比只有爱心斑马线时更有安全感,道德约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而百姓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规范及相关部门能照章办事,该罚就罚、简单明了。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夏立安认为,杭州式车让人的实践表明,在公共管理领域,强制度约束法制意识显然比号召激发公民个体的道德责任靠谱

夏立安表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是维持社会最基本运行的保障,法治社会就要多一些依法办事,在社会管理中应该确立规则意识,而不能简单用道德约束来取代。(据新华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c04065eefdc8d377ee32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