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四十自述》后感

2023-03-20 07:2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胡适先生《四十自述》后感》,欢迎阅读!
胡适,自述,先生,四十

合上胡适的《四十自述》,眼前民国的氤氲让人感到一种迷幻的向往,像《午夜巴黎》的主人公,梦游一样的来到他向往的复古时代,和所有他心中的巨人一场接一场的相逢,胡适的人生好像是伍迪艾伦笔下人物的原型,一个早慧的晚生子,徐志摩推崇的挚友,是与蒋介石谈笑风生得礼让三分的知识分子,他和文学巨擘泰戈尔私交甚好··· ···他身上有许多令人着迷的浪漫情节,在这本书里,看到他从童年走来,成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让人愿意了解,甚至是高兴了解的作家。

为什么说胡适让人高兴了解呢?徐复观评价胡适:可以说,他是这一时代最幸运的书生。但从某一方面说,他仍是一个悲剧性的书生。正是因为他是悲剧性的书生,所以也是一个伟大的书生。我们很清楚,在上世纪初,是一个最坏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然而那个让文人缅怀,让后生敬畏的特殊年代,在现在的教科书上几乎不言,它被热闹的军阀战争充斥着版面。所以看到胡适在书中讲起来自己考学,说是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让我十分意外,在我们被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包围的今天,人文的缺失找到了根源,而事实上,真正改变和影响了中国的就是这些幼功深厚、治学严谨、颠沛流离的知识分子。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个时代的风貌,以胡适的视角,看到新文化运动的萌芽,发展。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豪杰并起,百家争鸣。在胡适的笔下,我们看到属于文人的坚持和骄傲,甚至带着几分自恋,但是这份自恋几乎是独有而可爱的!就是胡适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世间行走,一样有年轻人的困扰和潦倒,但是你始终在他身上,看得到一种铮铮的硬朗,不是体格的壮硕给人以力量,恰恰因为是文人,这股硬朗几乎浪漫起来,所以你看到他为文学革命和友人认真来回书信的时候,觉得荒诞又感人,我们距离那个时代,距离胡适的世界有多遥远啊,隔着一个远去的民国,看着当初那个祖国,正在胡适这样的青年手中迸发着一点一点的生机。

书从童年讲起,写家庭生活和母亲的部分非常动人,他说自己在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收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会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学得了一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用写小说的方式写着自己的童年生活,他受着文字的滋养长成一个求学的少年,自幼丧父,母亲在大家庭中做着处境艰难的晚娘,这些听起来不太好的境遇,却在胡适身上寻不到沉重的影子,他读书喜字,所有的开蒙都多么令人高兴啊!是远近闻名的小先生,母亲遵从他父亲的遗言,坚持胡适好好读书,他对读书的热爱简直是一种心甘情愿的成全,所以尽管胡适的人生一样有着那个年代的腥风血雨随行,但是他却是个让人欢喜的起来的民国作家。

甚至在他的18岁,也和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谁的十八岁都应该有十八岁应该有的东西,胡适也一样,酒、色、诗歌和青春。他并不避讳谈起,也未有将这些看作不光彩的过去,这种坦荡和明澈让青年人的浪荡时光都度上了一脉风雅。所以在他的自序里,他围追着自己喜爱的朋友让他们为自己写自传,内心多有坦荡,对自己的人生多么热爱才生出这份欢喜的分享之心?胡适是可爱的,这分自恋都有文人的纯真。

从青年开始,胡适开始着力推广新文化运动,当数年之后,我们轻巧的念着革命运动这些词汇不会有太大感觉,可是在书里,你几乎和他同呼吸,对诗歌浓烈的喜欢,对白话文的推广不遗余力,也失望伤心,看着他说在这条路上可惜须单身匹马而往,不能多得同志,结伴同行。时,想隔过时空去拥抱他的勇敢和赤城。

整本书读下来,不自觉地想握紧双手,心中默念:永远心生敬畏,永远善待他人,永远不对这个世界失望。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力量,能慰藉所有的生命。你看胡适的真诚和炽烈,他说破坏亦破坏,不破坏亦破坏,在他的三观里,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这样的做人标准一定是因为有着极强的善恶观和正义之心;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心有天地,怀抱宇宙的人才生的出这份傲,这傲骨宝贵,所以他的前辈和朋友默契的达成共识胡适是真正适合做学问的人,所以保护起来不让他参加革命,啊,动人,透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慈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c2043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