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2023-04-14 19:0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牧民,反思,草原,教学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表达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时机,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歌,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豪的心情。

在教学中,我想着重在本课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同时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课堂根本的程序就是:节奏练习——歌曲学习——表演歌曲。

一、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开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时机,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整个课堂进行的还是比拟顺利的,学生的热情也很高,根本到达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是我感觉有几个方面没有做好。

1、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组织没有做好,整个程序的进行有点仓促,不够细致。应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把动作做得再整齐标准一些。

2、没有充分发挥小班化的优势。课前曾方案把座位摆放得更加合理,更能适合于本节课的分组表演,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3、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表演中,没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积极性,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最后的表演中,把自己作为表演者,而不是一个观看者。最后的集体表演时,有一局部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大大影响了最后表演的效果。所以在表演前应该把要求细化,分工更明晰一些。

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音乐课堂绝不是简单的唱、跳、奏,它就象是一个工程:先要架好一个合理的框架,然后注重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这样才能使之坚实牢固。工程可以重建,学生的教育却不能重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时时总结经验与缺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75a613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