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2023-04-14 19:0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牧民,反思,草原,教学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歌曲,本课的总目标是通过听、唱、舞、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歌,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豪的心情。

我在教这首歌曲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视、讲、听、演四者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看、多听,去感受内蒙古音乐的歌舞一体以及它的美,让学生从感官上去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对内蒙古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为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因为学生对这类乐曲欣赏的机会较少,更不要说去理解、感受了;且学生年龄较小,较为专业的音乐术语更加难以领会。因此,我从让学生去“看”,也就是看关于内蒙古人文的图片、视频,去了解,去感受;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去“听”,听节奏,听风格,听特点;有了两者的结合后,学生基本上都能了解蒙古族的歌曲了。这时候再将音乐文化加深学习的记忆就是“演”了,让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既能把四者进行结合,而且还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加深了对蒙古音乐的记忆。

整个课堂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的热情也很高,特别是在观看课件的时候,学生的热情极高。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

1.教唱环节出现了错误,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2.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组织没有做好,整个程序的进行有点乱,应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把动作做得再整齐规范一些。

3.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表演中,没有做到全体的参与,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最后的表演中,把自己作为表演者,而不是一个观看者。

4.学生在用表现音乐的时候,总是忽视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学课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分布不均,顾此失彼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改掉这些不到之处,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促成更强的学习音乐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efe9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