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困难多

2022-09-14 05:35: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方法总比困难多》,欢迎阅读!
困难,方法

方法总比困难多 去年的一天,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文中描写:天气凉了,秋姑娘来了。秋姑娘飞到花园,花园里的花儿开了,有桂花、菊花;秋姑娘飞到果园,果园里的水果熟了,有苹果、桔子;秋姑娘飞到森林,森林里的树叶纷纷飘落,像美丽的蝴蝶在跳舞;秋姑娘飞到田野,田野里的稻谷黄了,金灿灿的,可爱极了。天上,大雁排成了人字形,燕子你追我赶,都向着温暖的南方飞去„„

粗看,能体现秋天的景物写了不少,每种景物的特点也写出来了;比喻、拟人等修辞也用上了。再看,觉得不对劲,好像缺少了什么。缺什么呢?仔细看,终于,我发现了问题:原来我女儿是“瞎子”,是睁着一双视力非常好的美丽的大眼睛的瞎子。不是吗?除了用那双视力非常好的美丽的大眼睛看到的,还有什么呢?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打开自己学生的作文本。奇怪,作文是惊人得相似:都是看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各色人等怎样怎样。尽管其中不乏详细的描写,景物特征鲜明,修辞灵活多样,但大都写些眼中所见的人、事、景、物。瞎子除了视觉缺陷,其他什么也不缺;我的学生还有我的女儿除了视觉不缺,其他都缺,这不是“睁眼瞎”吗?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某种感觉器官缺陷后,其他感觉器官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甚至会造成对某种器官的依赖。照此发展下去非常危险:对眼睛的功能会产生严重的依赖,而其他的器官会产生不应有的退化或弱化。我总不能对我的学生见死不救吧,其中还有我的女儿呢!

于是我有了一个设想:暂时抑制眼睛的功能而充分发挥听、嗅、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作用,效果会怎样呢?我想到了儿时的游戏——“瞎子摸象”。方法是:一群小伙伴,三五人至十几人均可,围成一圈。另有一个站于圈中,用手帕之类蒙住双眼,转数圈后,开始用手寻找圈上人,抓住一个就用手去摸,从头到身体四肢,仔细摸;也可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然后说出这人是谁。说错名字的,罚表演唱歌之类的节目,游戏继续进行,直到准确说出被摸人的名字。准确率开始时只有50%左右,后来会提高到80%~90%。人数少些,有时可达100%。

作文课到了。当我宣布到操场上去做游戏时,教室里沸腾了。我用了五分钟讲游戏规则,二十五分钟做游戏(用较长时间到操场上去的目的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摸象”的体验),十分钟回来谈体会。 由此得来的体会是深刻的。学生①说:“原来以为观察只是用眼睛,却不知用手也能观察。学生②:“用鼻子、用耳朵也能观察。”学生③:“能体现一个人特点的东西太多了,除了身长体态、衣服外,还有头发的长短粗细,皮肤的嫩滑粗糙,还有脸型方圆长短,鼻子的高矮,甚至身体的气味„„”学生④还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平时用眼睛观察却视而不见,而蒙上眼睛用手摸时却观察得如此仔细呢?”我说:“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今天的观察经验和方法用起来。比如,叫你去观察景物,你将怎样观察?”学生⑤:“在观察景物时,除了用眼睛以外我还可以用手去摸,我可以摘下几片树叶闻闻,还可以躺在地上去闻闻小草和泥土的气息„„”

第二节是写作课。写前我仅用五分钟启发:“观察是吸收,要注意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多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当你写一个人或景物时,是否这些方法可以用上呢?用上后,效果会怎样呢?下面请同学们试试,将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用到写作中去。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只有一个:写班里的某一位同学,但不能出现该同学的姓名。写好后读给同学听,让同学猜猜你写的是谁。”

作文一布置,同学们跃跃欲试。原先一听作文就叫苦连天的景象没有了,许多同学几乎是一气呵成。四十分钟后全部写好交了上来;其中三十分钟内完成的,就有十几个。我拿来一看,过去那种平面的、单调的千人一面的情况改变了,而全方位的、立体的、丰满的、栩栩如生


的学生形象展现在作文本里:

“一闻到飘进教室的汗味,我就知道我班的篮球队英雄凯旋了。” “他的脚步声好像敲战鼓似的让人紧张和不安。”

“他的声音有一股磁性,能紧紧地揪住你的心,每一个音节就是一个音符,每一个音符都能拨动你的心弦与之共鸣。”

“她的声音如珍珠如雨点那么晶莹,那么圆润,似小提琴的奏鸣跳过来滑过去。听她朗诵就是欣赏一曲美妙的音乐。” „„„„

经过数次训练,学生大都能在以后的作文里,自觉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一学生在游了海拔1300多米的括苍山后,在练笔中写道:“当我躺在山坡上,闻到它雄浑的气息的时候,才知道它的胸怀的博大。当我将它踩在我脚底的时候,我自以为我很高大;可当我回到山脚,回望它时,它还是高傲如故,似乎它在用可怕的千年的沉默来回答我:它是不可征服的,抑或它是用不屑的回答来表达自己的不屑。为此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为自己刚才的“自豪感”而感到惭愧,更为平日里自己的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而感到无地自容„„”

以上是我在教学的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我们在努力设计一些活动,送给学生欢乐与体验的同时,学生也给我们以欢乐与体验。我们的学生并不缺乏灵气,更不缺乏悟性,他们只缺乏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但愿我们多制作几把这样的钥匙。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请你记住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9e918fa2161479161128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