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白马篇教案

2022-03-28 23:03: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白马篇教案》,欢迎阅读!
整版,白马,教案

《白马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

2.了解五言诗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及奇偶相配。富有变化的节奏的句式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自如运用外在美与内在美相得裢彰的描写人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白马篇》中的少年英雄形象。 2.学习《白马篇》,要培养学生勇敢、奉献,甘愿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白马篇》中的“游侠儿”的外在荚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的形象 教学难点

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曹植(192231),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建安时代的杰出诗人,五言诗的奠基者。他与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在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白马篇》是他的代表作。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作者前期(220年曹丕即位之前)的作品,从诗中可看出作者的豪情壮志,有较浓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二、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节奏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全诗赞颂了一位少年游侠健儿的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3.梳理涛歌思路 可让学生讨论。

明确:诗分作两节,第一节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 外在美

后一节先写少年参战之快,再写其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 内心美

(解说:夯实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四、重、难点突破过程 1.学习第一节

(1)提问:诗歌起首两句,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的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板书:白马 金羁 (2)提问:“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两句写出了少年的什么? 明确: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3)要求学生品味“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讨论:这几句诗表现了什么?


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这几句诗表现少年射骑技术的高超。运用了借代、对偶、比喻等 修辞手法。语言简洁、形象,是铺陈的艺术手法。 2.学习第二节

(1)要求朗诵第二节,找出描写少年赫赫战功和思想品质的诗句。 明确:战功:“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思想品质:“弃身锋刃端……视死忽如归。

(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对偶句,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对偶句“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少年为什么能如此英勇呢?由此过渡到下文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 板书:蹈匈奴 凌鲜卑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反问句,品味其艺术效果。

明确:反问句“弃身锋刃端……何言子与妻?”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出义无反颐的气概。 五、要求学生背诵《白马篇》 六、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雄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七、课文小结

教师总结课文:五言诗的三首,分别是古诗十九首、曹植、陶渊明的代表作品,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五言诗“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了解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的标志.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尤其是他的高尚品质,教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曹植奠定了五言诗,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我们下去可多读些他们的作品,加深对他们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3dfa00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