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曹刿论战的人物形象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2023-04-04 10:0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分析曹刿论战的人物形象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欢迎阅读!
论战,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反思

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陈淑婧 语文

单位名称 库尔勒市第三中学 年级/

九年级下册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2020.8.5 统编版教材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

分析《曹刿论战》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看似比较容易,但要全面客观的分析人物并不容易。既要从人物本身的语言和行动方面分析,也要结合其他人物对其分析;既要分析主要人物,也要分析次要人物和陪衬人物;既要分析人物优

从知识角

点,也要分析人物的不足之处;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刻画人物所运用的

分析为什么难

描写方法和其他写作手法,而且还需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时容易出现特点缺漏、以偏概全、分析方法不对、语言不精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

难点分析

一、本文所述故事历史久远,而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所以对人物分析会不够全面,例如可能更多地看到了曹刿爱国的一方面,而忽略了这个人物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

从学生角

二、学生容易被曹刿这个人物的主角光环所迷惑,而容易忽略了

分析为什么难

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要不然就是仅仅看到鲁庄公作为“肉食者”的“鄙”一方面,而看不到这个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以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去分析人物。



通过对比对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段的品味揣摩人物形象的特点。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的讨论探究来全面客观地分析分析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曹刿论战》从文学角度看,这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撮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文中有哪些人物?(身份+人名或称号)

2、明确:其中有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谋士曹刿、国君鲁庄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一、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

1、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曹刿的身份怎样?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为什么?如果用文中的一个两字词语形容他,你会用哪一个词?

“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

知识讲解 曹刿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啊!因为他有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之心。曹刿请见,表(难点突破) 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当时只是鲁国的一位下层武士,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

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国家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和军事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与乡人对话描写,请见、请从的行为描写) 可以用“远谋”二字来形容曹刿。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曹刿的“远谋” 的?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这一特点的?


作者对他的称美赞扬,含蓄于精心的描写之中。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其一,他以民为先。战胜之道不完全在战争之中,而在战前。要调整、落实政策,以拉拢民心和“神心”(在当时,虔诚地敬神是一种共识)。特别要提起小大之狱,即使有处罚,也要合情合理。也就是把内部矛盾(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降低到最小限度。这一点可以归结为曹刿战争理论的第一要领:得民心。(三问三答,与鲁庄公的对话描写) 其二,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曹刿抓住军士临战时的心理变化号令鲁军,一举得胜。(两次“未可”,一次“可矣”的对话描写,“下视其辙”和“登轼而望之”的动作描写)从战后论战中可以发现,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辙乱旗靡之时),深谋远虑而又谨慎果断,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指挥若定,是不可多得的军事指挥家。(与鲁庄公的有关作战取胜原因的人物对话描写)

3、请你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曹刿的性格特点。

曹刿是一个有着有抗敌御侮的强烈责任感和爱国之心的平民之士,同时他也具有卓越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

二、分析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课文除了写曹刿还写了鲁庄公,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用文中的一个词说一说鲁庄公的身份是什么?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一字词语形容他,你会用哪一个字?

鲁庄公的身份是“肉食者”。可以用文中的一字词语“鄙”来形容他,这其实也是曹刿对她的评价。

2、鲁庄公的“鄙”表现在那些地方?

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思想上的缺陷;他急于求成,急于进攻,说明他没有很好的军事指挥能力。

3、那么鲁庄公真的就是一个昏君吗?他的身上有没有闪光点?如果有,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鲁庄公形象:但他不是一个昏君,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发现。

其一,战前政治、军事准备充分。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果可知,曹刿这位谋略家虽起了决定性作用,但鲁军肯定亦是一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战斗力不弱的队伍。这一切,离不开鲁庄公背后的运筹帷幄,鲁庄公的军事才干,可见一斑。 其二,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紧急关头,鲁庄公接受了曹刿的“请见”,打破当时的尊卑樊篱,从国家大局出发,知人善用,起用曹刿,非常重视人才。

其三,从善如流、虚心纳谏。鲁庄公身为国君,并不固执己见,而是善纳雅言,采纳曹刿的正确建议。战争结束后,庄公向曹刿问取胜的原因,让曹刿总结战略战术上的经验, 更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其四,以民为本,取信于民。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既没有一味逃避,也没有独断专行,最终达成战略思想的共识——取信于民。纵观古今中外的统治者,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综上所述,鲁庄公备战勇敢迎战,充分准备;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取信于民;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从善如流,虚心纳谏;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bf4f5b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