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

2023-04-16 12:0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欢迎阅读!
称呼,古代,年龄,不同



年龄



古代称谓、称



解释及出处



孩提、襁褓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

2-3 孩提

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

7() (tiaoˊ)

称作“垂发”。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

童龀[chèn]、总

8 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



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9 九龄 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

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幼

10 黄口 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

岁为“幼学之年。”

12() 金钗之年 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

13() 豆蔻年华 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

初。”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也用于比喻处女。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

13-15() 舞勺之年

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

14() “二七”之年

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笄”[jī],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

15() 及笄或笄年

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

束发、成童、志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

15()

节焉。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

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

15-20() 舞象之年

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两

破瓜年华、碧玉

16() 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

年华

称。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如唐·李群玉《醉后赠冯

0-1


18()

20岁(男)

20()

24()

至婚嫁年龄

()

30() 30() 40()

50

51

60

61 64 70

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女子18岁可称“二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

“二九” 年过二九,尚未有亲。”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

女子。

弱冠、七尺、弱男子20岁称“弱冠”。典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始冠、及冠。”孔颖达进一步注解说:“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冠、冠岁、加壮,故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冠、冠年 举行加冠礼,故称。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

桃李年华 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

年”。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花信年华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

[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

摽梅之年

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30岁称“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而立、立年、始

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

立、始室、壮室

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半老徐娘 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语出《论语·为

不惑之年、强壮政》:“四十而不惑”,《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

之年 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

二则气力强也。”

半百、知非之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岁数,如年已半百,年近半百年、知命之年、等。50岁又称“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故蘧伯玉年艾服之年、及艾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50岁又称“知命”之年。语出《论之年、大衍之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年、杖家之年 说法,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

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十年为一

“开六” 秩,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况周颐所着《蕙风词话续编》卷

一:“近人称寿五十一岁曰开六,六十一岁曰开七。” 古时用干支纪年为六甲子。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

花甲、平头甲配,六十周而复始,所以也称“花甲子”、或“花甲”。后子、耳顺之年、来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称60岁。

杖乡之年 耳顺: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杖乡:意思是六十岁可以拄行走于乡里。

华甲的甲,即甲子的甲,华字的繁体字可分为六个十字和一

开七、华甲

个一字,所以称61岁为“华甲”。

因瓜字可分为“八八”两字,取八八六十四之意,故用为64

破瓜

岁的代称。

古稀、杖国之语出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bb603a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