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化学教师应具备四项素质

2023-03-09 12:2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课改下化学教师应具备四项素质》,欢迎阅读!
课改,具备,素质,化学,教师

新课改下化学教师应具备四项素质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 徐刚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化学教材的改革也给化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我认为,新课改下化学教师应具备四项素质: 一、应具有的态度——不断学习

教育专家比较一致地认为:学习是终身的,无法分为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新课程改革阶段,学校的概念扩大了,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人们在家庭、工作场所、娱乐场所等都可以学习,人们通过各种媒介也可以学习。学习是不论时间和地点的。特别是化学新教材中新知识、新概念、新实验、新科技与旧教材有很大差别,教师若不认真学习,不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不预先了解、掌握新教材内容,就难以胜任新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习意识,也要会学习,才能适应新课改。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学生学习新课程提供了保障。新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网络查阅化学资料、化学数据、最新化学信息等。新教材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最新的化学材料等。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学习和熟悉各种信息知识,特别是电脑、互联网的知识,才能适应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要求,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二、应具有的方法——巧妙整合

各种版本的新教材已经开始使用,这些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丰富的教材资源,开发了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教学VCD、投影片等配套产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好这些教学资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处置不当,会对课堂教学造成不利影响,有些教师曾因在课堂教学中过多使用电脑投影及模拟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电脑模拟化学实验和课堂演示化学实验的整合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电脑模拟化学实验既可以保证实验的成功率,又可以现象明显、不污染环境,还可重复使用,大量采用。但是,全部采用电脑模拟化学实验,会扼杀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的缺乏。另外,化学学科的许多重大发现来源于实验。因此,笔者认为,对一些微观概念(如原子、分子、电子云、化学键等)的教学可以采用电脑模拟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对化学演示实验原则上不用电脑模拟,对有毒的实验应采用改进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当然,巧妙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要有效整合。

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人教版教材中设有学与问实践活动等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栏目。教师必须精心处理教材,用典型而鲜活的事例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讨论2003年的非典中消毒剂的使用,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段氯气泄漏事件中对泄漏氯气的处理和氯气泄漏后如何逃生等。另外,化学STS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知识均可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内容。

新教材中没有设立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实验、课外实验等栏目,只有实验和科学探究等栏目。因此,化学教师应具有整合实验意识,哪些实验需在课堂上演示,哪些实验需在课堂上边讲边实验,哪些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分组实验,哪些实验需要学生在家里进行等都应心中有数。让实验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而服务。 三、应具有的意识——团结协作

新课改中的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成败体验的学习者,如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就要求采用合作学习来完成。合作学习是对过去一节课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的改革。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


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学习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 新课程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活动,这些活动均需要与同学、教师、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合作,而作为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活动。因此,教师自己必须善于合作、善于实践、善于实验。 四、应具有的能力——探究创新

化学新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加强了探究力度,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和编写反映知识创新过程的范例和专题,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实验是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切入点,实验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新教材中增设了科学探究栏目,利用实验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常见的实验探究模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提出问题实验事实假说及其验归纳结论实际应用。化学计算中也可采用探究式教学,关键在于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迷惑点,巧妙创设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启发、点拨,让学生思维有序、深入浅出地融入到探究中来。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创新、简捷的思路解题,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价值。创立图表情境,利用图表的制作和填写过程,探究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法。图表的制作和设计过程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图表列出的知识又可掌握元素性质的规律,比较出各物质性质的递变性和差异性。

化学学科新教材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创造性空间。如果教师再按原先的思路进行习以为常的教学,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走教案,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只能误人子弟了。教师应该将其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材。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新教材让不同的教师、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尊重师生个性,极大地拓宽师生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应具有编写教材、研究教材的意识。

总之,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学习、坚持研究,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才能紧跟时代步伐。离开了科研去教学和工作,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学、没有灵魂的教学。新教材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科研空间,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探究,不断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f0d3d8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