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教案

2022-12-05 11:5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教案》,欢迎阅读!
木叶,学年,人教,必修,教案

《说木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秋景图片。

时值清秋,花残叶落,风冷天凉。一场秋雨过后,天地间又多了几分肃杀的景象。上班路上,看到满树飘零的黄叶,老师的心情也不禁悲凉起来,想起好多伤心的往事,于是口吟一首打油诗,供同学们赏鉴。

《深秋有感》

枯叶凋零树难留,自古文人多悲秋。 今天学习《说‘木叶’》,动我情思泪双流。

诗写得好不好,需要比较鉴定。前一阶段我们学过杜甫的《登高》,老师斗胆把自己的诗和杜甫的诗放在一起作一比较。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条陈述杜甫的诗好在何处?老师的诗差在何处?

杜诗:意境阔大,感情深浓,形象鲜明,技法多样。

而老师的打油诗意境小,感情淡而泛,形象不明,技法全无。 杜甫的诗言简而语意丰厚,字面意之下有无穷多的内涵意,有很强的暗示性,不同的人读会引发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歌是特别注重语言的暗示性的,天我们共同学习与《登高》诗紧密相关的一篇文章,林庚的《说木叶》,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物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出示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熟悉文本,学习本文清晰的说理结构。(重点)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物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

力。(难点)

明确本课学习过程及方法: 1、问题引领,独立思考 2、精读与略读结合 3、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4、拓展应用

三、课文重点段落研读学习

1、学生读课文,勾画疑难字句,小组合学讨论解答。 2、指名学生读首段,考虑本段的中心句,及首句的作用?

中心句:“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作用:照应标题;引起下文对木叶内涵义的论说;营造悲秋氛围。 3、齐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本段主要内容?

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古今的文人皆重“木”轻“叶”。

4、那么古今文人们为何要重木轻叶呢?大家自己精读课文第三段,寻找答

案。

重点区别在“木”老师出示教具,树叶、落叶、木叶、落木,粘贴于黑板,学生们也拿出自己准备的教具,小组内比较,通过触摸闻嗅等方式确定哪种最适宜抒发深沉浓厚的愁情?结合课本阐述理由。


从树叶到落叶、木叶、落木,惆怅的情感逐渐加重。结合课文内举的诗句例子加以佐证。

5、浏览4——6段,划出关键语句和分析性的语句,品味“木”的内涵及特

征。

有落叶感,颜色枯黄,触觉干,易引起失落凋残感。

6、精读第5段,明确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明确树叶、落叶、木叶、落木四

者的暗示性,并考虑它们适合抒发哪种感情?自主思考有结果后,小组内交流心得。

7、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观点:概念相差无几,意境则一字千里。 四、课外延伸拓展:《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的暗示性。生活中水的暗示性。

总结概括暗示性包括哪些内容:

深层意、比喻意、象征意、双关意、言外之意、联想意……

五、板书设计:

说木叶 林庚

钟爱木叶 提出问题 重木轻叶 分析问题 区别在木 总结:

概念相差千里, 总结问题 意境一字千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efabfc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