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庙》温庭筠唐诗鉴赏

2022-09-07 22:1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武庙》温庭筠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武庙,唐诗,鉴赏,温庭筠

《苏武庙》温庭筠唐诗鉴赏

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诗鉴赏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苏武庙》 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首句着 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 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 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次句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这句是写苏武的身后。尽管世态炎凉可鉴,但是,一个爱国者的崇高精神却是万古长青 ,令人怀念。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两句,就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的 云边雁断句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 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 ,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 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 。陇上羊归句则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 艰辛 、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总之,三、四两句是从


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这两句 是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 ,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 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深沉的感慨啊 !回日句是写朝廷人事的变 去时暗示了苏武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换,两句 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读者从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结尾二句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是说苏武归汉后,倍加怀念汉武帝,因为派他出使的汉武帝已寝居茂陵作古,不能亲眼见他完节归来,表彰其爱国赤心 这样就使他更加为岁月的流逝而伤叹。这首诗借凭吊古迹而致慨 ,遥念先贤 ,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色如下:其一,在有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落笔突兀,波澜骤起,极写了苏武生前见到汉使时的激动情景;第二句是写其身后的寂寞;第三、四句是追述他在胡地牧羊时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磨炼;第五句是写归汉后之所见 ;第六句是回忆其出使时的装束和年龄;第七、 八两句是写归汉后的感叹。时序上的跌宕转换,既扩展了诗的境界,又使语言显得轻捷活泼,毫无板滞之感。从空间的角度讲,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是苏武生前胡地最后表现,第二句是写苏武庙的景致 ,第三、 四句是写苏武留胡之北海(第三句写空间的上方,显出苏武心事浩茫连广宇 的思国心情 ;第四句是写空间的下方 ,显示了苏武所处环境的荒


凉。第五 句写朝廷楼台,第七句把笔触伸到茂陵,这样,苏武生前、身后活动空间场景的大幅度跳跃,就为表达诗的主题提供了广阔的舞 ,从而使诗篇扩大了容量, 具备了纵横捭阖的悲壮气势。其二 灵巧、活泼的用典,使诗歌更加情思永, 耐人寻味。诗歌中活用历史典故,可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扩大诗的容量;也可以避直就曲,产生某种暗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三、四句所用之典,俱见 《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则记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言武等在某泽中。另一则 记载:乃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当年苏武滞留塞外,目之所 ,是 胡天月 ,是 塞草烟,是云边雁断 ,是陇上羊归,既是 亲眼目睹之景物 又是见之于史书的典故。这三、 四句的用典在暗不在明,实写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甲帐、丁年等皆是用典。封侯印也见之于史书,说苏武归国后,拜为典属国,至宣帝时始赐爵关内侯。运用典故,令人毫无生硬堆砌、偏僻艰涩之感,从而收到了形象、含蓄、曲尽其妙的艺术效果。其三,灵巧的对仗,增加了诗歌的绘画美。这首诗中间两联对仗不仅工整 ,而且灵巧奇绝 。三、四两句 ,主要从空间角度描写苏武留胡时环境的艰难; 六两句主要从时间的角度突出其留胡时间的漫长。两联有机配合,便从时、空观方面突现了苏武不可动摇 、固若磐石的爱国之志 。其中甲帐、丁年的对仗更见功力,看似信手拈来,而实有巧夺天工之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41f9123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