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学期名词解释

2023-01-22 20:2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学期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音乐史,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学期

1礼乐制:是公元前1058年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又不断增补而成的一种十分严格而又繁琐的制度。

2六乐:亦称六代乐舞。即原始氏族社会传为黄帝之乐的《云门》、传为帝尧的《咸池》、传为帝舜之乐的《韶》和奴隶社会禹的《夏》、商汤的《濩》、周武王的《武》。 3九歌:原为楚国地区民间祭祀歌曲,由十一首楚声歌曲组成,歌词经过诗人屈原整理,为《楚辞》名篇之一。

4八音:中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西周出现的根据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土,革,丝,木,竽,竹。称之为八音。 钟、铙,石磬,土埙、缶,革鼓、鼗,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竽,竹箫、篪。

5三分损益法是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它以弦长为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此方法还可求得变宫和变徵两音,但黄钟不能还原。 6乐府:是设于秦代的音乐机构,以管理音乐的收集、整理、改编、演出等工作。 7相和歌:是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它的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和歌发展为清商乐,沿用相和三调,改称清商三调 8鼓吹乐是秦汉时期得名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9百戏:是上承周代散乐,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形式。 10京房:本姓李,字君明,西汉时律学家。为解决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不能回到黄钟律,而继续上下相生推演为六十律,虽未合实用,但他对平均律的探索启发了后来者。 11胡笳十八拍:这是蔡琰于公元208年左右参考胡笳的声音而作的古琴曲。全曲18段,逐层倾诉了被掠、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遭遇,表现出战乱年代里一个女子的悲欢离合。该曲表明汉代琴曲在演奏形式上的一个新特点,即琴的演奏与歌唱相结合。

12清商曲:是东晋北朝期间,继承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13歌舞戏: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14《声无哀乐论》:三国魏嵇康的音乐美学论著。认为音乐只有形式美,如:大小、单复、高埤、猛静、舒疾的变化、对比;并不表现人的思想、道德和哀乐之情,人的感情是出自客观的外物影响。他说:心之于声,名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他否认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和音乐对人的思想影响,显然是片面的。但他重视音乐的形式美和美感作用,重视表现人的自然性情,反对儒家礼乐对人的束缚和把音乐作为名教的工具,则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音乐美学论著。

15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丘明。我国最古老的琴谱。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碣石调为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内容借幽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16宫廷燕乐:又通宴乐,隋唐时期音乐的最高成就,即宴饮之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17坐部伎:唐代宫廷燕乐,按表演方式、节目内容和乐工技艺的高低划分为坐部和立部两个类别。坐部伎在堂上表演,与立部伎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乐伎一般是三至十余人,技艺水平较高,丝竹清歌,风格闲雅。

18歌舞大曲: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

19法曲:又叫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而隋称为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重要形式,风格清淡优雅,具有浓郁的佛教音乐色彩。



20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 21隋唐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律吕谱。

22减字谱:由文字谱发展而来,是古琴记谱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革新,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23律吕:即十二律中的六律、六吕,律吕也是十二律的又称。

24参军戏:产生于东晋时期,原称弄参军,是唐宋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在隋唐时期属散乐的范畴。

25诸宫调:产生于北宋时期的大型说唱形式。为汴京(今开封)勾栏艺人山西泽州(今晋城)孔三传所创。诸宫调表演的是情节曲折复杂的长篇故事,有说有唱,与之相配合的音乐是由多种宫调构成的多种曲牌联缀形式。一个宫调组成一个套曲,整个诸宫调的表演是由若干个不同宫调的套曲完成的,体现了多调性的运用,诸宫调因此特点而得名。 26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

27宋元时期重要音乐理论著作:《乐书》北宋陈旸所撰。《碧鸡漫志》南宋王灼所撰。《词源》南宋张炎所撰。《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所撰。

28旋宫转调:是指宫调系统中的调高(宫)转换和调式(调)转换。

29广陵散:东汉末年产身于广陵的一首琴曲。题材内容一般被认 为是《琴操》中记述的《聂政刺韩王曲》。反映了汉以来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赞扬英雄人物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057b9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