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业 答案

2022-04-05 14:2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节作业 答案》,欢迎阅读!
端午节,作业,答案

北京八中怡海分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端午节练习答案

1.3分)C.C项错在“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原文第三段“到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纪念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以纪念屈原”) 2.3分)C.C项错在“他们不断在楚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楚顷襄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原文第二段“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3.3分)C C项错在“变成了‘波涛之神’”,原文第五段“传说中伍子胥变成了‘波涛之神’”) 4.3分)BB项错在“最终”,原文为“最初”)

5.3分)CC项错在“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塑造的”因果倒置,应该是“端午节塑造了处世精神” 6.3分)DD项错在“最大意义”,于文无据)

7.3分)B (“祭”是会意字,上半部左边左边是祭祀的牲肉,右边是“又”<>,中间象形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

【解析】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转注和假借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 8. 6分)

①产生历史悠久: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唐代定名,由来已久。 ②文化内涵特定:蕴含中华民族的处世精神、爱国精神、人文精神。 ③民俗文化事象丰富:是诗人节、体育节、卫生节、社交节、美食节。 ④文化兼容性强:各种民俗相互并存,不具有排他性。

⑤活动参与性强:庆祝活动谁都能参与,在中国及周边国家延续已久。

评分标准:每条两分,点面结合,“点”(方面)1分,“面”(具体阐释)1分。有其中三条即可得满分。不分条扣1分。

9.D 2分(明:使……明,阐明。)

10.3分)CC连词,“来”/A结构助词,“的”/代词,“它”,代指草拟的法令;B连词,表结果,“因而”/连词,表转折,“却”;D动词,担任/动词,制定)

11.3分)B,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

12.1)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艰难了。(3分)(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智”“穷”意思的各计 1 )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还不被宽容。3分)“洁”“称物”各1分,最后一个分句被动句1分。)

13.4分)才华横溢、耿直方正、真心为国,不肯和他们同流合污而遭遇妒忌,而遭受谗言(3分)。可见,屈原是一个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的爱国志士。(1分)

参考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他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的辞令。在朝廷内与楚王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楚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

1




要法令,屈原写好了草稿,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于是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别人都做不出来’呢。”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气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气所引起的。它称赞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练,他的言词含蓄,他的志向高洁,他的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的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还不被宽容。他虽身陷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14. 3分)本题考查修辞运用的能力。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形式相同包括句式(或结构)相同与词性相同两项(1分);内容相对,包括正对与反对两类(2分)。同时必须注意,对联的对句最后一个字只能是平声(阴平、阳平) 答案示例:闻粽香仍思屈子忠魂

15C E.每项2分(C项“老当益壮、不甘人后的豪情”有误,作者流露出年华已晚、身遭废弃的抑郁不平。E项就全词来看,作者是托屈原之事,抒心中怨愤之情。)

16.①对屈原高风亮节的赞扬以及自己的追求。“标致”是作者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引用《离骚》的诗句展现出屈原的美好德行。

②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作者对投粽民俗不认同,认为屈原若在今世还不如醉死,免受痛苦,表达对当权者极度的失望和怨愤之情。

(每点3分,正确理解,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翻译】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对端午节的吟咏。上阕写时令特点和节日的场景与气氛。词人以局外人的视角静观“儿女”与“年少”之乐,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下阕是对屈原的缅怀。“忆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为楷模,但却生不逢时。末尾以“聊一笑,吊千古”昭示对南宋朝廷的绝望。

2




17.7分)(1)弗敢专也(2)吾孰与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4)门庭若市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7)猥自枉屈

18.3分) C (A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B项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没有此意。)

19.6分)①内容: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历)(2)②结构: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③主旨: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 (6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 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

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1.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0dc88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