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诗情画意|人教新课标(2014秋)

2022-09-20 01: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诗情画意|人教新课标(2014秋)》,欢迎阅读!
美术教案,诗情画意,上册,人教,年级

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执教者: 指导教师:

理论基础:根据美术的课程价值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使学生通过分析研究获取知识。

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诗情画意》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有跨学科的特点是诗与画的融合。 中国古人有诗画同源说,诗画同体说。诗人是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画家则是通过色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当诗画完美结合才能真正体现诗情画意艺术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教材中出示了许多学生创作的作品,为学生创作提供了技法的依据和内容构想的依据。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后面学习创作画打基础。

教法分析:

首先通过学生猜古诗活动使学生感受诗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赏图片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乐趣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达到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兴趣的目的。

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 把握诗景与诗情的统一,他们就一定能够以的形式丰富诗句的内容。每个学生的美术基础不同。本课是学生针对古诗场景的回忆、再现,然后完成作品,估计学生在画面的构图、场景的安排等方面部分学生会出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破这些方面。 教学目标:

认知: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能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把握诗景与诗情的统一。 教学准备:

1、教具:自制课件,示范用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具: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猜古诗导入

1、由教师根据古诗说出画面学生猜古诗,要求:在教师说出画面中的景物时学生猜古诗。请学生猜猜这是哪一首古诗?

2、由学社说出自己熟悉的古诗的画面,学生猜古诗。 2、引出课题: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利用竞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构想画面做铺垫。 三、新授与探究 1、分析诗配画

师:播放“小池”古诗,请学生交流如何为这首古诗配上画?要求:学生猜想一下首先的先干什么?其次始终出现了那些景物?

生:交流

师:要想给诗配画首先理解古诗,这首古诗出现了小池、小荷、蜻蜓。 师:利用photoshop展示小池、小荷、蜻蜓。(展示如何构图)

师:出示好多荷花的图片,小池中的小荷如果换成这样的荷花可以吗? 生:交流

师总结:要想为古诗配画先理解古诗(抓住诗主要说的是什么,出现了哪些景物),然后构图(主体在前面要大些,次要的在后面要小些)

(设计意图:课件播放诗配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诗配画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开展作铺垫)

2、学生分析《静夜思》(教师课件播放其它古诗配画图片)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通过分析这幅作品你知道了什么?小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画面?

生:交流。 师:播放另外一张《静夜思》作品(把诗中的色调改一下)这么该可以吗?为什么?

师:总结:诗配画还要质疑色彩要与诗的内容一致。(板书:色彩)

3、书中还有好多的古诗,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你从这些古诗中学到了什么?

生:交流

师总结: “蚕妇”的细节,如表情、衣服上的补丁。“寻隐者不遇”的构图、色彩等。

4、同一首诗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理解,请同学们在分析一下这些作品,如果你来画这首诗,你将如何完成?


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开阔学生眼界,总结诗配画的方法,为后面学生绘画做铺垫。

师小结:要想给古诗配画,首先要了解故事的内容,一定要理解透彻。其次要抓住古诗的主要情节进行刻画。(要注意构图)为了增添画面的情趣感可以增加一些与诗内容相接近的东西。第三,涂上和诗内容一致的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配画的方法,为创作打基础)

四:教师示范,解决难点

师生边讨论边作画:先确定主题的山(是高是矮),然后画水(是曲线还是直线),还画什么? 示范要点:

A、诗意的体现。 B、构图。

C、画面的色彩。

教师总结:完成作品首先要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表现。

五、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

A、画一画:用绘画形式为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古诗配画。 B、比一比:谁的画更符合诗意。 2、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

1、学生自己介绍作品。

2、互相交流,最符合诗意的作品,为什么? 3、教师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点评。 七、拓展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要多读诗、背诗、为诗配画。

板书设计:

诗情画意

1、理解古诗 2、构图(主体大详细、背景小简单)

3、涂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35c20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