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的心路历程

2022-07-25 10:0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个教师的心路历程》,欢迎阅读!
心路,历程,教师,一个

一个新教师的心路历程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经过师范三年的学习,或许我拥有了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或许我懂得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或许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是,如果有人问我到底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好的教师,我却答不上来。因此我感到困惑,觉得迷茫,我应该怎么做呢?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探索着,追寻着。终于我遇到了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它让我不再彷徨,不再不知所措。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于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孔子近乎完美所诠释的“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因材施教”与孔子有点不谋而合,他也认为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 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 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这使我想到当面对头痛的学生,我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他,认识他这个人。当我真的了解他,我就能明白并且真正的理解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我可以对症下药,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当他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之后,这股激动兴奋能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那么我想离彻底改变他就不远了。 秉着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来的这一真知灼见。并且,我考虑本学期我的实际情况。我理性地做了思考,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其次,在察材的基础上,我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各自的材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由于学生本身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一样的优秀,也不能硬着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都一样的优秀。在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察材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大的提高。如果学生存在偏科现象,我认为也不应该怕,只是要晓以利害,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班主任在平时要注意,多提醒,帮助他全面提高。

最后,我得到最深刻的体会是永远对孩子保持信心,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只要你因材施教,肯花时间,肯花精力。那么你的教学一定会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教学极大地产生效力,使学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识。而对于我自身而言,我也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成长的历程是艰辛的,成功的喜悦是甜蜜的。由于教学经验缺乏,经过这近半年时间的锻炼,我体味到了为人师的诸多滋味。

作为一名新教师,当真正踏入教学这个工作岗位时,我有的是激情,有的是闯劲,但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技巧。记得刚来的时候,对于怎样去备课,怎样去上课这样的问题,我都茫然无措。我知道,学习才是我进步的有效途径。新参加工作,很多地方都是在一边学习,一边适应、提高的,我力求抓住所能抓住的机会,认真学习,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

首先,虚心向在座的各位老教师和骨干教师学习。尤其是向在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学习,你们是离我最近的学习资源,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大家都非常乐意的帮助我,当我向你们请教教育教学上的难题时,非常感谢你们都给了我非常可行而周详的处理办法。

其次,认真参加系部和学校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学校的各位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非常的关心和爱护,经常组织各种培养活动让我们参加。青年教师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进一步学习,是我们起好步、开好头、少走弯路的学习平台。每一次的学习,我都认真做好笔记,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同时,把握住听课机会。作为一个新教师,最大弱项就是课堂教学把握不好。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半年来,我听过许多老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说,一千个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着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闪光的一面。所以,我每次听课都详细地做好笔记,学习借鉴每位老师的好的方法、举措,希望自己能够博采众长,努力上出让学生满意课!

总之,我点滴成绩的取得是系部各级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以及其他老师帮助与支持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他们的帮助与鼓励下我以最快的速度从一个经验浅薄的专职班主任转变成颇具成熟气息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给我指引了方向,我顺着捷径一路走来,消除了初来乍道时的许多困惑、对许多事措手不及的无知。我学会了与学生融洽的相处,学会了课堂授课的游刃有余,师生关系的融洽。

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技能。我知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我要继续不懈拼搏,做一个永远“有准备的人”,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66e77ea417866fb84a8e5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