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022-07-06 10:5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欢迎阅读!
临床应用,内科,管理制度,医疗,技术

内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机制,促进內一科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科实际,制定《內一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内科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我科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四条 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我院审批,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省卫生厅审批,我院审核,

- 1 -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卫生部审批,我院审核,,


,,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高风险,

,,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我院负责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工作,我科负责监督执行。 第六条 我科依法准予科室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第七条科室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评估。

第八条 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医院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第九条 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向医院报告,

,,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 2 -

,,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报请医院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与该项医疗技术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设施、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带来不确定后果的,

,,该项医疗技术非关键环节发生改变的,

,,准予该项医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后1年内未在临床应用的, ,,该项医疗技术中止1年以上拟重新开展的。

第十一条 科室准予医务人员超出其专业能力开展医疗技术给患者造成损害的,科室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未经科室批准,医务人员擅自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 执业医师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311059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