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

2022-10-18 00:0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黄的稻束》,欢迎阅读!
金黄



金黄的稻束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审美的能力。

2、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理解诗歌中的“诗”与“思”的融合。 教学方法:

朗读法、文本分析法 计划课时: 两课时

一、作者介绍

郑敏,1920年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九叶诗派代表人之一,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 辛笛 、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如今,九叶诗派的八片叶子已随风凋零,郑敏是不老的后一叶

二、听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歌

学生听录音,思考:

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的象征什么?

提示:象征含义很多,学生最初步的回答应该是收获、母亲等。

三、赏析诗歌

1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明确: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就有了拟人的效果,给稻束赋予了人的形态,更能触动人的情思。

2“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从稻束到母亲,意象是跳跃的,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把这两个意象贯穿起来? “疲倦”“皱了”与“美丽”矛盾吗? 明确:通过“我想起”“我看见”

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和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因此称其为“美丽”,这是动情的赞颂。



1




3、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①、如何理解“满月”这个形象? 明确:“满月”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欣喜,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 ②、如何理解“树颠”“暮色”“远山”

明确:升起于树颠,并不宏伟,但丰盈自足,圆月之后,是暮色里的远山,视觉由远及近,构成一个静穆的、苍茫辽阔的背景。 ③、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这”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将稻束的意象转化为雕像?如何理解“静默? 明确:“这”指“金黄的稻束”

因为雕像既具有静默无闻的特征,本身又具有可礼赞的价值。金黄的稻束可以成为人类可纪念的东西。

稻束静静立在田里,有如雕像,本身是静默的;另外,它们静默,是因为这种母亲的疲倦、美丽和坚韧已经超出了一切言说。



4、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①、伟大的疲倦如何理解?

明确:诗人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品质, ②、“你们”指的是母亲还是稻束 明确:指的是稻束

③、稻束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沉思什么呢?

明确:生命如稻束一样萌芽——生长——成熟——老去,生生不止,生命在完成之后转化为静默的雕像,回味着“伟大的疲倦”,以及疲倦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也是暗示作者沉思,自然过渡到下面的诗句。



5、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①、如何理解两个静默?

明确:一方面指这些稻束在静默中承受生命中的一切,一方面指作者也在静默中思考历史。

②、那儿指的是哪里? 明确:历史的小河边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7f568a8762caaedc33d4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