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知识点

2022-10-18 00: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黄的稻束知识点》,欢迎阅读!
知识点,金黄

《金黄的稻束》知识点

1 本文作者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是九叶派的著名诗

人,其作品有《寻觅集》《郑敏诗集》

2.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这些诗句中看出。

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

3.思考: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 “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

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就有了拟人的效果,给稻束赋予了人的形态,更能触动人的情思。 4“满月”除了作为背景,还有何深层含义

“满月”写出了母亲“收获日”内心的满足、欣喜,也渲染了 “静穆”氛围,为下文做铺垫,表现了母亲甘于奉献的品质。

5.怎样理解“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

承上启下,母亲收获的喜悦恰如满月的夜晚,如此静穆;但母亲的伟大像“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永远不会忘记。

6.“金黄的稻束”与“母亲”之间如何联系起来了 “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且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这一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这个意象不仅真,而且美,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这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7.此处所写的是“疲倦的母亲”,它们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

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和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因此称其为“美丽”。这是一种动情的赞颂。

8.接下来又有“伟大的疲倦”,这如何理解 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之后,“伟大的疲倦”就容易理解了,诗人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品质,这是一种肯定和赞颂。

9.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诗歌的最后几句,诗人在这样的景象描写和联想思索之后,要告诉读者的是,金黄的稻束,这些静默的母亲的形象,在秋天的田野里低头沉思,在这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姿态中,“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也就是说,这个肩负着伟大的疲倦和辛劳的母亲形象,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了历史的进程而具有了永恒性。而静默是诗人面对自然凝神观照的状态,正是在静默中,诗人回溯了历史,发现了雕像是人类思想的一个结晶。可以说,最后这一句,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

10.分析作者的感情脉络:

诗歌开篇写站在秋天田野里的“金黄的稻束”接着通过“我想起……我看见”“稻束”联想到母亲和哪“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秋的收获与其创造者、孕育者——母亲的形象联系起来,交织着对母亲坚韧、伟大、无私的赞扬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然后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展开一幅秋日暮色图,构成一幅幽深庄严静穆的背景,衬托出雕像般静默的形象,发出礼赞。

又通过“低首沉思”,过渡到诗人由此引发的思考“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站在那儿的稻束,“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诗人在对眼前景象思考后,通过“历史”“思想”的对比,成为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

11.归纳总结 1)品味语言

有“声”有“色”的语言: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塑造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从强烈的主观投入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仰证或想象才得以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创造。



2)主旨

全诗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和母性的歌颂。

3)写作特点

在结构上,呈现出一个不断从具象到抽象的思考过程。 善用意象的跳跃和重叠。

语言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c8206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