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说课稿

2022-03-20 17:4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怀古迹说课稿》,欢迎阅读!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咏怀古迹(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目标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三、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 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 点拨疑难点法。 3 理解领悟法。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 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 理解领悟法: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参照注释,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三、听示范朗诵,学生正音并认真品味诗歌情感。 四、诗歌大意 五、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 写什么?(写景) 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3、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4、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5、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6“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7、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8《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六、延伸

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七、练习 八、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4d0d9c10a6f524cdbf85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