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教案

2022-09-12 10:0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怀古迹》教案》,欢迎阅读!
咏怀,古迹,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咏怀古迹教案

〔其三〕



一、诵读提示

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应读得既有韵致,又不流于轻浮。

前一层宜用表达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群山〞二句点明咏歌的对象,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表达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

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画图〞二句属于用事〔亦称用典〕,借汉元帝懊悔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是全诗高潮,点明昭君之“怨〞,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清楚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王宇,有余音绦绕之感。

二、整体感知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云阳〕到达夔州〔今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两年内写出了430多首诗,占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有不少长篇。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者者艺术


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一一共五首〕即是一例。

咏怀古迹是一篇构造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构造,明人王嗣奭〔Sh了〕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庚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官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可资参考。

咏昭君这一章内容大意在“诵读提示〞中已略及,勿庸赘述。

三、鉴赏要点

1.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擅长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枢,新婚别中的新妇,都非常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衬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宏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宏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表达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假设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


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仍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

但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幸〞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议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讳〞〔见“有关资料〞〕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说明了皇帝的昏庸。接着再说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这一句除讥讽昏庸的统治者而外,还兼有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的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

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衬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妙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

2.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思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作者EMAILqia1002@16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196fb2b3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