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解析网络表情包的发展

2022-05-20 21:2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学视角下解析网络表情包的发展》,欢迎阅读!
传播学,视角,解析,表情,发展

传播学视角下解析网络表情包的发展

作者:刘清清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9



刘清清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表情包不仅仅只是一种静态或动态图片形式,它更多的是充当一个信息传递、情感交流与个性表达的载体角色被人们广泛应用在社交网络的聊天当中。表情包文化作为一种正在流行的文化价值符号,在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大量使用的背后折射着当下的社会文化。本文将运用传播学视角浅析网络表情的主要特征及流行原因,并针对其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表情包;传播学;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9-0000-00

在读图时代,表情包通过文字与图像的组合形式成为话语表达的“网络方言”。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形式,网络表情包备受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网民的喜爱。在日常交流特别是社交媒体交往中,很多网民热衷于“斗图”。在很多情况下网民更愿意选择使用发送表情包来代替文字或者是语音表达。

1网络表情包的主要特征

1.1表情包制作简单,大众创作热情高

网络表情包多以静态和动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眼前,静态的表情包多以文字加配图的方式,动态的则以flash的形式呈现。这两种表现方式相比较,后者的制作难度相对较大。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简易flash制作工具与app应运而生,甚至很多拍照软件上就自带着flash拍摄于制作功能。而表情包图片则更是没有什么制作技术要求,文字加图片的组合形式给了网友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例如一张图片可以搭配不同的文字,其表达出来的含义则因文字的变化而不同。甚至很多表情包不需要文字,只要所选择的图片有亮点够独特,或是其肢体语言夸张又或者是其面部表情到位,即使没有语言来帮助受众解读,受众也能对其所要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正是基于此,大众对于表情包创作的积极性高涨,身边的人或者事都能够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

1.2折射当下热点,紧贴社会潮流,更新速度快

当今世界发展越来越快,信息的丰富度越来越高,相邻的社会热点之间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甚至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多个社会热点。网民因网络表情包编辑与制作的开放性特征而将自己对待当下社会热点的态度与意见以一种半直接半间接的方式透露在网络表情包当中。例如,前段时间反映中国原生家庭的电视剧——《都挺好》的播出便引发了网友们的表情包制作热情。剧中父亲苏大强重男轻女的剧本设定引发了网友的反对与反感,因此网友们通过直接截取剧中该人物的特定台词或搞笑表情动作,或者是亲自制作其网络表情包这样一种带有调侃、


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重男轻女这一社会现象的不满。新的社会关注点的出现也带来了新表情包的衍生,但网络表情包的更新换代快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表情包都是快消品,例如腾讯公司出品的黄豆表情至今仍被受众喜爱和广泛使用。但就总体来说,能够成为经典不被受众马上淘汰的表情包在总数量中占比十分之小。

1.3视觉化语言丰富,多以搞怪、揶揄、调侃的形式呈现

网络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寻求猎奇和诉求的表达需求,特别是在吐槽文化盛行的当下,网络表情包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以一种较轻松、欢快的方式来避免可能由纯文字表达所带来的尴尬与难堪。比如当我们需要主动找别人聊天的时候,输入一个恰当的表情包可能带来的效果比简单问一句“在吗?”要好得多;在网络聊天过程中,相比较直接用纯文字表达自己的不满与反对情绪,使用一张配有“你这样子很容易失去我”文字的表情包则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与理解。网络社交交流中网民追求的一种轻松、愉悦、平等的交谈氛围,而表情包夸张的表现形式与幽默风趣的风格则很好地契合了受众的需求点。

2表情包流行背后所蕴藏的传播学原理

2.1符号互动论

网络表情包是一种图片符号,这是社会话题、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的衍生物,其所表达的含义大多不仅仅只停留在表层。以“溜了”系列的表情包为例,其不光只是简单表达聊天的结束,在某些情况下它也隐含着聊天者无奈、调侃、吐槽等多种情绪。作为受众,想要完美解读表情包背后的符号意义就必须对社会热点有所了解和认知。

2.2媒介是人身体的延申

网络聊天是在虚拟的话语场中进行的。与日常的人际沟通不同,在非视频聊天的情况下,网络聊天的过程中无法看到对方的肢体动作与面目表情。因此在一定程度下网络表情包能够很好地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帮助情感的多元有效表达。

2.3拟剧理论

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不同,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为用户构建可供其转换的多个舞台,也就是说在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向不同身份的人发送消息。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虚拟平台来完成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呈现,例如给好友发送搞怪的表情包会塑造自己幽默风趣的形象,给领导老师发送“我心里只有工作/学习”这一类的表情包有利于塑造勤奋努力的自我形象。

2.4使用与满足理论

表情包源于社会热点话题,而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表情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热点。对于日常交流的表情包使用来说,其更多地是满足用户与身边人共同话题的构建与情感的交流。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网民所使用的表情包很大一部分来源好友的共享。当受众发现自己对某一组热门表情并不熟知而周围人都在使用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绪的出现,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会积极使用最新的表情包来作为自己紧跟潮流的表现。

3对于表情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思

3.1使用低俗语言和黄色图片来博眼球


某些表情包乱用错别字,利用谐音使正确规范的汉字表达被一些恶俗的脏话所替代,这给汉字的健康良性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中小学生特别容易受此类不文明表情包的影响而养成说脏话的坏习惯,以及给这类正处在知识构建阶段的群体错误的汉语知识引导。甚至部分表情包中包含淫秽色情的文字或者图片,在网络媒体病毒式扩散的环境下,这些包含低俗内容的表情给社会道德体系以及文明风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3.2表情包的过度娱乐化使严肃社会问题失焦

在网络社会中,网民对于表情包的过度依赖使其丧失了理性诉求。当题材沉重话题严肃的纪录片《二十二》上映之后,某些网民制作表情包过度消费片中人物形象。这种泛娱乐化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过社会道德准线与社会良知准则所允许的范围。在2016年的台湾艺人周子瑜“国旗事件”发生时,大陆和台湾的网友竟将表情包作为言论武器在社交媒体上互相谩骂互相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沦为乌合之众,没有了自己的理性思考,成为了群体感染下病毒式传播的“麻醉”对象。

3.3作为一种文化商品,表情包的侵权行为难以界定

网络表情包作为一种文化信息产品,在具有文化属性的同时还兼具商品属性。而在知识共享的互联网世界,表情包侵权容易但维权十分困难。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例如表情包制作者和使用者的版权意识薄弱、版权保护意识不强;相关法律缺失,版权保护与侵权边界模糊不明确;互联网版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等等。

参考文献

[1] 孙雨婷.从网络表情包看视觉化语言及情绪表达[J].新闻知识,2016(10):78-81+93.

[2] 董江艳.微信表情包与自我形象表达——以“拟剧理论”进行分析[J].青年记,2016(29):11-12.

[3] 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2016,38(09):126-131.

[4] 肖海,左荣昌.论表情包的版权保护[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04):67-70.

作者简介:刘清清(1998—),女,湖南湘潭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b40b5b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