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教学反思

2023-01-17 09:0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季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四季,教学

《四季》教学反思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形象的描绘来表现四季特征。在本课教学之前,我也在思考,这么一首富有童趣、画面明丽的小诗,要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孩子们逐步体会到其中的景和情呢?教学时,我根据文本及教材特点,在研读诗歌的局部,先以插图入手,让学生观察探究后初步感知;再以贯穿,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趣,在读中积累;读后鼓励发挥想象,让孩子们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想象说话,使用语言。从观察、朗读后的感悟、积累,到想象说话时的语言使用,如此循序渐进,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利用插图,观察感悟

小学教材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它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协助学生理解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水平。

本课中,书上也随文安排了四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的插图,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研读课文时,我先以这四幅图片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看着图片说一说,从图中观察四季的不同景物,通过图片初步感受景物特点(如尖尖的草芽),同时,在结合插图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利用插图这么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孩子对文本内容获得感性的认知。 二、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方式,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四季之美有了直观理解以后,我便开始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读来深入感知文本,并对学生实行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四季之美。

1、读出特点。先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如发现春天里草芽的特点是尖尖的,嫩嫩的;再读一读课文,并问学生:你认为草芽尖尖应该怎么读更好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草芽很轻、很嫩的感觉,所以读起来就知道声音要轻细一些。通过学生自读自读,相互评价,通过逐渐体会景物的这些特点。

2、读出情趣。当学生初步感知景物特点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如让学生做动作表演尖尖 圆圆 弯弯 一挺等,这些动词本身就充满了童趣,孩子们通过自由的做动作,适当的动手动脚一番,既集中了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又在这种有趣的形式中感受到每个季节的不同,体会到文本中的盎然情趣。

通过各式各样的读以及适时、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三、联系生活,积累使用。

在朗读以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练习:“______,他对______说:我是______引导学生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中的诗句,当一回小诗人,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因为学生在这方面


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生活中很多景物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如:桃花红红,它对蝴蝶说:我是春天。”“柳树绿了,他对小鸟说:我是春” ……在学生发挥想象实行表达时,我适当点拨,协助学生恰当使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完整。学生通过持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准确、灵活地使用语言文字。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环环相扣的,正因为有了之前一系列观察、读悟的环节作铺垫,有了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学生才有了最后精彩的创造和使用。

整节课下来,虽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识字环节落实的主次不够妥当,对学生的注重不够,但预设的环节和效果基本达成。同时我也在考虑,创编诗歌的环节是否放在四个季节全部教学结束后再实行会更适宜,那样或许不用让孩子将思维固定在一个季节的想象之中,让他们有更多更广的想象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dcd3f9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