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2023-02-23 19:2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动物,行为,社会

第三节 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基于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二、教材分析重点:1信息交流的意义。 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难点:1.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2.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三、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4.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5.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导入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生活新授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学生能提出很



1


多问题。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新授社会行为的特征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问题: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进行推测能够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时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理由,最后归纳为: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共4页,当前第11234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7f6e35cf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