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2022-10-30 09:0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桂花雨》》,欢迎阅读!
花雨

《桂花雨》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的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能够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再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目标:

1.理解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实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学生谈谈自己对桂花的了解。 3、自读提示明要求。 4、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提示:这篇课文先写了作者喜欢( ),喜欢( ),接着写了作者 ),最后写了作者离开家乡( )。 3、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品读语句,领悟情感。


1、默读课文,看看桂花雨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2、交流: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数,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朗读。

3、出示语句:不过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默读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找出相关语句实行品读。 ◆“不过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但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注重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能够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9e901b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