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多媒体教案示例一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2022-12-24 09:0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多媒体教案示例一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人教,示例,必修,单元

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多媒体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作的背景,弄清词的思路,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2、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理解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及其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学习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媒体运用】

powerpoint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沁园春·雪》录音,并展示雪景图片、雪地梅花怒放图、毛泽东重庆谈判时的照片、国画《北国风光》

及长城图片,让学生充分感觉毛泽东诗词的豪放之美和意境之美,开掘情感源流,使之入境动情。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

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幻灯显示课题、作者及图片)

(注:导入设计听《雪》的朗读及展示图片,意在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

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此为入境动情) 二、简介词的相关知识及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思考:



1、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请你用最简练的词语给每一幅画加一个小标题。

2、通过这一组画面,你觉的词人(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感受到的词人形象是怎样的?为什

么?

(随朗读进程,依次展示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舸争流、鹰击长空及青

年时代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图片,让学生被课文中优美景观所陶醉,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此为设境生情。 四、分析课文(用电脑板书结合讲解。 (一)、分析上阕



1、这首词与学过的《沁园春·雪》一样,同属双调,分上下两阕。上阕开头三句为起句,点明了词中表

现的时间(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地点(橘子洲头)和作者的处境(独立)。出于词律的需要,词中用语的顺序往往与直白的散文不同,要调一下语序译成: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来到橘子洲,面前的湘水向北流去。

“独立”一词,须联系背景去理解,注悉中有“秘密离开韶山到长沙”一语,这是毛泽东躲避反动派的耳

目,所以“独自”一人来到橘子洲。同时“独”字又与下阕的“百侣”相对,形独而心不独。开篇“独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时令特点与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却唱了反调:“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提问:“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这幅秋色图?

讲解:用“看”字领起,一直贯到“自由”,与下阕用“忆”字领起作用一样,均称做“一字领起”,有

领起下文的作用,直贯铺叙七句。这种铺陈排比的手法,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中的“赋”。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表示多。这里的群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以及

附近的许多山峰。“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重重迭迭的树林都变成红色,像染过一样。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指湘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

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湘江水质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净,“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之水澄清,清澈见底的特征,“透”与上文“遍”为互文,都是副词,含有“极”的意思。如果说“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便是动景。“百舸”,船很多。“争流”,争着行使。一个“争”字,把湘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壮观场面写了出来。

接着,抬头看天空,“鹰击长空”;俯首看到水底:“鱼翔浅底”。从修辞上看,这两句形成了对偶。“长

空”,广阔的天空。“浅底”,水清澈见到河底,故显得浅。“击”搏击。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


容了鹰展翅迅猛有力拍打的雄姿。“翔”,一般用于指鸟盘旋地飞,这里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这天上、水中的两幅画都是所谓的动景。前者属于远景,后者属于近景,相映成趣。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万物。“霜天”,习惯指秋天。“竞”,竞争,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这

一句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

3、①面对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者思绪万端,他提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问题。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问

题? ②提问:这三句与前写湘江秋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界中之景物尚且不畏寒秋,互相竞争,况且,我们有生命有灵魂的人。 ③赏析



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体会这一问显示了作者青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凌云。这里是体现了作

者借景来抒情的艺术手法。 4、总结上阙

作者描写了眼前的秋景,借景抒了自己的豪情,并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分析下阙

(上阙是老师串讲,师生赏析为主。下阙的教学采取老师点出关键,学生赏析为主。 (三)、小结全词

上阕: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 远眺 远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近观 近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 高景-鹰击长空 俯瞰 低景 鱼翔浅底 下阕:抒情回答 慷慨激昂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设计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理清情感层次)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六、比较阅读

读下面描写秋景的诗句,试着说说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中国传统诗词中的秋景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一)传统诗歌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操《短歌行》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 (二)毛泽东诗词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1929.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鉴赏,深入理解作品,较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提高。

通过深究“异同”的原因,学生对所读作品就有了更多的思考、更高的认识和更广泛的吸收。深刻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蕴,此为比较体情) 七、方法归纳

1、能抓住关键的词语把握层次,明确思路。 2、能抓住诗歌先写景后抒情的特征。 3、能抓住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仔细体味。 4、能抓住情景交融的结合点,把握诗歌主旨。 八、意境描述 审美创新

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联想和想象,以叙述、描写为主,用300字左右,写出意境。 (一)准备活动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

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 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2、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3 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dcd0c7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