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

2022-05-18 21:0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欢迎阅读!
残疾人,礼仪,交往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

残疾人是属于特殊的人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非常明显,所以,残疾人的供应量不可小视,约有5000多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他们,如何正确、一般性地对待残疾人,就成为一个很病态的问题。境况由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情况很复杂,残疾部位不同,形成的原因不同,每个人的经历差异就更大经历了,所以,有不少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艰苦的磨炼,练习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超过心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造就了吃苦耐劳、奋斗不息的品格,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像郭春涛我国的张海迪和美国的海伦·凯洛等就是突出的领袖人物,她(他)们是亚洲地区知名人物,也是领头人我们正常人学习的好榜样。但是,就大多数人来说,或者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身体的残疾,而造成了他们的状况心理状态与一般正常人是不同的,如自卑感强,性格内向的人多,有的残疾人还胆怯、害羞、怕与人交往,甚至形成了孤僻、古怪的性格特征。因此,对待残疾人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具体情况,在很多地方要有不同于正常人的礼仪要求。第一,在称呼上一定要努力做到尊重、亲切。年龄小些的,就称呼小王、小李等;年龄大些的,就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可以称呼李师傅、张大伯、王大妈等;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的,就称呼赵同志、宋女士、刘大姐等。在称呼的口气、语调上要亲切、亲近。千万不必叫李瞎子、张跛子之类,就是很熟悉的人,也最好不要这样称谓,即使开玩笑,在对他们的称呼上也要十分注意才好。第二,时需和残疾人的相遇前会目光很重要,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用正常的目光看待,千万不要一看见残疾人就显示出奇怪的样子或好奇的样子来;二是不能把目光停留在他们的残疾部位。如果事先不知道,一看见后就很快把鲜明形象移看见开去;如果事先知道的话,就根本不要看其肢残的部位。有的人见到陌生人以后,与此相反上下打量一番,这对健全人来说关系并不算大,但是残疾人即便不能这样看待残疾人,因为他们就是由于身体的残疾而感到


不如聋哑人则,如果有人仔细上下打量,就等于给他们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伤害了他们的心灵。第三,和残疾人谈话,要特别注意回避与其生理有关的词语和内容。如果要谈及残疾人的事时,就多谈些贫困家庭的事业、奋斗精神,社会的助残活动,个人的助残行为,残疾儿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残疾人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发展前景等。一般情况下,就不要涉及残疾人的事情,就像和正常人交往一样,谈话内容可以最广泛一些,根据面谈对象的爱好,天文、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新闻、趣事、国际、国内都可以,使其不已人们并没有促使把他们另眼看待。第四,途径帮助残疾人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式。在帮助他们之前,一定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再进行具体的帮助。例如,遇到了盲人正要横穿马路减速带时,就应该恭恭敬敬地走到他旁边,说明自己的身份,然后再问“我领你过马路好不好”?如查他同意了就表示同意帮助他穿过马路。因为残疾人很好强,他们喜欢甚至反感别人对他们的怜悯,如果不征得他们的同意,一上去就帮忙,可能会被他拒绝,或者说些不好哭的话,反而会使你陷入尴尬局面。总之,对待不尽相同残疾人与对待一般正常人是不同的,要更多一些理解、关心和耐心,一定要用正常的心情和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往。来源: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5faf39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