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课例分析

2023-04-17 13:0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课例分析》,欢迎阅读!
整式,初中,数学,分析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



第一课时》课例分析

本课是我于1013日在课改大讲堂给七(8)班讲授的。“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2节的内容。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的基础上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的重要基础。本节主要包括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两部分内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就是合并同类项,这是一节新授课。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学生已经理解多项式的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学生容易掌握,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并强调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法则。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什么是同类项。2、怎样合并同类项,教学重点是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学难点是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探究新知。4、达标测验。5、课堂小结。

第一个环节:向学生展示整式一章的单元知识树,利用知识树,让学生回顾了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个铺垫。并向学生介绍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知识树的展示又让学生对整章内容有了系统的把握,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章中的位置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个环节:本环节从章前引言中的问题(2)出发析这个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100t+252t化简这个式子,进一步引出对合并同类项内容的讨论。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学课本63-64页的内容,然后完成导学案“探究新知”部分关于同类项概念部分的填空。学生完成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同类项的两个特点,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下来课堂练习。之后提出问题,含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同类项的多项式如何合并,并要求学生自学后完成导学案“探究新知”中关于“合并同类项”部分的填空。

利用幻灯片,通过分从而提出问题,如何


之后我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内容进行解释,并用具体例子讲解法则的应用,然后学生完成练习。

第四个环节:在“达标测验”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测验。检测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使我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个了解,便于我及时调整教学程序。但是由于本节课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学生测验的时间紧张,为求本节课的完整,我只是将测验的答案直接出示给学生,然后简单统计了全做对学生的人数,而没有对测验的题目进行讲解,也不知道学生对每个题目的掌握情况如何。这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个环节:本环节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上完这节课,听了姚组长和教师们的评课,我受益匪浅。对于本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紧凑,学生积极配合,使本节课能顺利进行,各个教学环节基本符合小组合作化教学的模式。但是令我不满意的是各个环节还需改进,还需一个夯实的过程,尤其是达标检测环节,我做的并不好,一是检测的过程不严格,没有给学生一种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检测后的反馈做得不好,没有让学生进行互判,只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判,而学生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是我忽略的一点。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有让学生反馈出现的问题就结束了本环节。实际我可以降低检测题目的难度,减少计算量,使题目倾向于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这样既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巩固,可以省出一些时间进行反馈。这些都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尽快落实好教学的每个环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4f19c6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