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2022-03-21 03:5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好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欢迎阅读!
好好,哪些,孩子,方法,教育

好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1.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3.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1.缓和你的怒气愤怒之下的你,心情恼得像一堆火,而你说话的声调就像风,风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


如果你尝试着忍一忍怒气,压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说话的声调,你会发现你会变得稍微冷静、理智一些,最起码不会让你更加愤怒。 2.给孩子更多信任、尊重有心理学者说,你说话的声调高低,跟你传达给别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感觉你不信任他;当你说话柔和时,孩子就能感觉到你的信!事实就是这么神奇,比如:当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备扔时,你一句怒吼“别扔地上!”这时候,其实你在内心是默认孩子会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认真、轻声地说一句“宝宝,放垃圾桶里吧!”这时候你是默认孩子会放到垃圾桶里的。关键是,你语气中传达出的这种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3.减少孩子对你的害怕、抵触当孩子犯错时,你愤怒地大吼大叫,结果无非两种:孩子被你吓住了,满脑子的恐惧感,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为什么错了,只盼着你赶快结束训斥;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击你,也不考虑错在哪了,只想着如何跟你对着干。但是,当你语调平静、严肃、稍低一些跟孩子谈话时,你会在孩子眼里变得“不怒自威”,孩子对你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和抵触,这时候你再跟孩子讲道理、辩对错,效果就会好很多。

步骤1:肯定

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看到的在宝宝脸上流露出的情绪。例如:“宝贝,我看到你很生气的样子,告诉我怎么了?”作为处理情绪的第一步,“肯定”的意义是向孩子表达:“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你的情绪。”所以,就算你心里明白孩子为何发脾气,也要蹲下来,注视着他的眼睛,用平和的语气问一问。孩子的情绪都是有原因的,对孩子来说,那些原因很重要。尝试换到孩子的角度,你会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绪。无论孩子怎样回应你,你都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步骤2:处理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如果孩子很激动,急于说出事情的原因、谁对谁错,你可以慢慢把孩子带回到情绪部分。例如:“哦,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来,先告诉我你心里的感觉怎样,很


生气是吗?”当孩子正努力地说出情绪时,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如果孩子还没有足够和适当的文字描述情绪,要他们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汇,帮助刻画出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后,就可以继续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细节了。

步骤3:讨论

找出事情中一些可以肯定的地方,认同孩子的感受或行为,然后引导孩子看到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和孩子一起找出更恰当的方法来处理愤怒的情绪。在孩子讲述事情的始末时,问他想得到些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是否有别的好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如果重新来过,除了打人,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引导他自己想办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

步骤4:规则

最后,父母还是要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范,让孩子明白,他的情绪不是问题,所有的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所有情绪的发泄必须合乎社会的正常规则,不能伤害他人也不能伤害自己。例如,“我接受你的愤怒,但我不允许你打人。”对6岁以下的孩子无需深入解释“不允许”的理由,除非他主动发问。

猜你喜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2add0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