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2023-04-07 14:03: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6《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欢迎阅读!
小石潭,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石潭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五.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顺序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四段:写作者的感受。 五段:记同游者。 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

七.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朗读并背诵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教师可提示学生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1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二、朗读课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四、合作学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使用了哪些动词?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怎样的写法。

先闻声,后见形;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22段中潭水有何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写潭水?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怎样的写法。

潭水清澈。侧面描写。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定点特写。 33段中描写潭的水源,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溪流: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比喻。 4. 第(4)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五、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第一段描写了 空竹 水声 、小潭 以及潭边的 翠蔓 第二段描写了 潭水 游鱼 。表现潭水 清澈 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的 曲折蜿蜒 岸势的 参差不齐 来写。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 幽深冷寂 的气氛。 六、补充内容:

1.本文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与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结合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aa383f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