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苏教版必修3

2022-04-11 23:3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苏教版必修3》,欢迎阅读!
太宗,江阴市,成化,江苏省,高级中学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2、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巧。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意见。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2、品味本文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问答法。 2、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问重点字词。抽背名句) 二、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那魏征到底有怎样的嘴上功夫呢?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三、明确文章结构

结合《创新方案》行文脉络讲解 全文紧扣“思”字展开

1、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 2、为何而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分析问题) 3、思些什么——当此十思、垂拱而治(解决问题) 四、研习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出示投影:



1


(一)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下愚”,称唐太宗为“明哲”? (二)能否将“臣闻”改为“臣以为”? (三)能否删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

(四)能否将“诚能见可欲”改为“是故见可欲”? 小结: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 五、品味语言特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小结: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2、画线句的出处,说说引用的作用。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舟覆舟 (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成武》 “垂拱而天下治。 小结:“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金”“字字有出处”“事事有依据” (强调积累下列成语:局安思危、戒奢以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垂拱而治、纵情傲物、载舟覆舟、长治久安、竭诚待下) 六、延伸拓展。

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2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乂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10月版)

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稍作展开,用自己的话表述。

明确:从这两处可看出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善于用比喻来说理。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本文则以“十年长患”来比喻“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的不可行。魏征劝谏确实是“引喻剀切”,得体动人,能让唐太宗心服。 七、课文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于我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身。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2ae677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