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四幻象说”

2022-04-27 04:3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根的“四幻象说”》,欢迎阅读!
培根,幻象

一、“种族幻象”(Idols of the tribe)是指人们常把人类的本性混杂到事物本性中去,因而歪曲了事物的真相。他说:“人的理智就好象一面不平的镜子,由于不规则的接受光线,因而把事物性质与自己的性质搅混到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颜色。”“人的理智一旦接受了一种意见,就把别的一切都拉来支持这种意见,或者使他们符合这种意见。虽然,在另一方面,可以找到更多的和更有力量的相反的例证,但是对于这些例证他却加以忽视或轻视,或者用某些分别把它们摆在一边而加以拒绝。”培根举了一个例子:希腊人航海遇难时,往往要向海神卜乃琴祷告;生还后往往向海神还愿,并把自己的画像悬于庙中。有一次,有人指着画像问无神论者狄高拉斯:“你还认为向海神祷告是愚昧的吗?”狄高拉斯回答说:“是的。发了愿而又被溺死的人的画在哪里呢?”培根据此发挥说,一切迷信,不管是占星术、梦、预兆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莫不如此。对应验了的就予以注意;对失败了的(那怕是屡屡失败)都不去注意。培根指出,人的认识易被积极的东西而不是消极的东西所激动,这就是种族幻象的一种表现。然而,实际上对确立真理而言,消极的例证更有力量。

二、“洞穴幻象”(Idol of the Cave) 用中国的话语来说,叫做“坐井观天”。“坐井观天”的故事是我们所熟悉的。好比一个生活在洞穴里的人。他要想看外面的世界,当然只能从洞穴的缝隙中去看。那么他所能看到的东西,显然是十分有限的那一点点东西。这当然就容易产生片面性。因为外面的世界大得很,何止在洞穴的缝隙里看出去的那一点点东西呢?它还取决于个体所受到的教育和经验积累的多少。培根把这种主体的限定性称为“洞穴幻象”Idol of the Cave) 三、“市场幻象”,指的是人们在来往交际中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不严格而产生的思维混乱。培根认为,这种幻象最难消除。因为人们虽然认为自己能够支配自己的语言,但“语词的意义是根据俗人的了解来确定的。”由于语词的形成和应用通常是以俗人的能力为根据的,因此,“它们所遵循的乃是对于俗人的理智最明显的那些划分线。当一个更敏锐或更勤于观察的理智要改变这些线来适合自然的真正划分时,语词便从中作梗,并且反抗这种改变。”语词很多时候是强制和统治人们的理智的,它使一切陷于混乱,并且使人陷于无数空洞的争辩和无聊的幻想,这正是哲学科学流于诡辩和无生气的原因。培根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效法数学家,一开始就对名词概念的涵义规定明白,以便人们知道这些名词概念作何解释,而且决定自己对此是否可以认同,否则,很多的交谈、辩论在收场时往往就是应该起首的地方,争论了半天,不过是一场名词概念的争辩而已。

四、剧场幻象,指不加批判而盲目顺从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各种科学哲学

原理、体系及权威而形成的错误。世界就好比是一个剧场的舞台。人们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着各式各样的戏剧。可是人们表演的这些戏剧,并不是可以任凭自己的想法,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因为在你之前登台的人们,已经为后人的各种表演提出了许多的条条框框。你只能按照前人所安排的那种程式去表演。这当然和真正的自然界相去甚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61b982bceb19e8b8f6ba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