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想国》

2023-04-13 16: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理想国》》,欢迎阅读!
理想国,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理想国》

作者:李果爰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

摘要:柏拉图在他的名作《理想国》一书里用他的严密的逻辑为我们一步一步建立起理想的城邦,并提出的关于正义、教育、灵魂等的重要理念,对后世有深远积极的影响。本文将就《理想国》一书中的教育、洞穴喻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进行一些讨论,品味其中精髓。 关键词:教育洞穴喻社会分工东方理想国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大家,《理想国》是体现他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理想国》一书则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蓝图。书中柏拉图通过严密的逻辑和精彩的思辨为我们论述了正义、城邦的建立、教育、灵魂、政体等方面,并为我们一步步建立起理想的城邦。

公共教育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个人正义和维持国家正义的重要保障,柏拉图用了大量篇幅来谈教育及其重要性。另外,柏拉图所构想的理想国是由既有智慧又有能力的哲学家统治的,即哲学王统治,而哲学王是通过一系列的考验而选拔出来的精英,这就体现出柏拉图倡导的教育还是一种终身的教育,对后世的教育理念有很深远的影响。 运用比喻进行论证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一个特点。在《理想国》第七卷中,柏拉图运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洞穴喻给我们展现了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这是教育的一个高级阶段,涉及到了灵魂的转向,灵魂本身有视力,但认为它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或不是在看该看的方向,因而想方设法努力使它转向。柏拉图设想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来。一群从小就住在洞穴里的囚禁者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洞穴后壁。他们能看到的事物只是一堆火前面的物体投射到墙上的影子。当一名囚禁者从桎梏中逃了出来以及被拉出洞穴见到外面的世界时,这个过程是让他感到痛苦的,他看原来在墙上成影子的东西非常痛苦,无法适应光的存在。但经过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之后,他开始认识这个阳光下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他开始替自己感到庆幸,替同伴们感到遗憾。那些被囚禁的人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被启蒙的,他们沉浸在感性世界的生活,而那个逃出洞穴的人则是受过教育的。然而如果他再回到洞穴并想解放他的同伴,他们是一定会杀掉他的。这让我们想到了,伟大的哲学家都是孤独的,甚至不被理解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而被杀害以及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害就是很好的例证。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的社会分工思想也让我们深有感触——“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个人性格不同,适合不同的工作。”“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我认为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是非常有前瞻性的,通过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天赋,所有的人就进行了自然的分工,整个城邦就会有条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紊地运转。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运用了四类金属的比喻来为我们阐释了人的天赋对各自进行了科学自然的分类:统治者身上加入了黄金,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铁和铜。而如果农民和技工的后代中天赋有金银者,就要把他们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这个关于四种金属的故事虽然有些荒诞,但其所反映出的柏拉图通过天赋来分类的科学的思想。他在《理想国》中将公民分为三类——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这三类人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通过层层选拔产生的。护卫者是从生产者里面分化出的,而统治者和辅助者是从护卫者里面分出的。这种通过天赋而选拔出来的统治者是智慧和能力并存的,因此让他们来统治城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种通过天赋选拔统治者来治国的思想是很科学的,因为这样能保证城邦的统治者是智慧和能力并存的哲学王。

相对于西方的理想国,我们东方也有我们自己的理想国。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孔子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构想,这个构想就是东方的理想国。《礼记》的《礼运》篇为大同社会做出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东西方理想国在很多地方都具有相似之处。东方大同社会中的天下为公与《理想国》中的公有思想不谋而合,即孔子和柏拉图所想要构建的理想社会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在城邦里实行妇女公有制度,则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这就意味着没有了家庭的概念。这样一来,男女就不会受家庭的束缚了,男子外出打仗没有内顾之忧,女子也可以投身于自己的训练中而没有家庭事务的烦恼。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没有家庭的概念,那他们就会把国家的概念一直放在首位,这样就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在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公民也是发挥自己的天赋从事自己的职业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社会状态。这些相似之处让我们感受到两位大哲学家思想的相通之处。

对我们而言,还有一个理想国,那就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陶渊明所构想的理想国是不同于上述的柏拉图和孔子所构想的理想国的。在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为我们描绘的这个理想国是不受外界干扰的。通过《理想国》这一书,柏拉图为我们诠释了政治意义上的理想城邦,带领我们经历了他的诡辩,让我们体验了他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他的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理想国》这本书里有了充分的体现。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整个西方哲学不过是对柏拉图的脚注,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图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虽然柏拉图构想的理想国是乌托邦,无法实现,但他在《理想国》里面所提出的关于正义、教育、灵魂等的重要理念却对后世有深远积极的影响。 注释:

柏拉图:《理想国》,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礼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陶渊明:《桃花源记》,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理想国》,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2] 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3] 余纪元:《\讲演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4]陶渊明:《桃花源记》,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果爰,女,汉族,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eb2b20ba8956bec0975e3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