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

2023-04-13 16:2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理想国》,欢迎阅读!
理想国



《理想国》读书报告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原名阿里斯托克利,据说他的原名是源于他的宽额头。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二十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十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鼻祖式的人物,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相当于孔子在中国思想中的地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就曾说过:“全部西哲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这句话看上去虽有点夸张,但柏拉图的思想确实一直渗透到了西方思想的血脉中。他一生著述颇丰,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理想国》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由探讨正义的本质出发,描述了其心中理想的国家的情形。其中包括国家的组成,成员的分工,管理者的职责,组织形式,青少年教育,男女平等,哲人做王的主张及哲人王的标准和培养等等方面。同时还穿插论述了柏拉图的一些哲学思想,诸如洞穴比喻和理念论等。作为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对研究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开篇就提出了“什么是正义?”正义是克洛法斯说“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玻勒马霍斯说的“将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吗?”苏格拉底诘问别人提出的关于正义的定义。为了证明正义的生活是有价值的生活,在第二卷中苏格拉底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一致的。在他看来,每个城邦都有管理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当这三个阶层的人“各司其职,协调一致”时,这个城邦就是具有了美德的城邦。同城邦一样,每个人的灵魂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种因素,与此相应,也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当这三种因素在理性的支配下协调一致时,就成为一个正义的人。”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国家或正义的城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没有任何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因为女人在于而专属于女性,或者因为男人在于而专属于男性,各种的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的女的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来说,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真正的护卫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土地以及其他私人财产。他们从别的公民那里,得到每日的工资,作为他们服务的报酬,大家一起消费。”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只有哲学家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研究哲学和政艺术的事情天然属于爱智者的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家是智慧的爱好者,他不仅爱智慧的一部分,而且爱它的全部。”

柏拉图还认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因为私产和家庭式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第三个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各位,各谋其事,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是德育






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道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理想国中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十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哲学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要经过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得到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柏拉图还借用腓尼基人的故事,提出著名的五等人论,把世人分成五等:金银铜铁锡,高低依次,这是世界的顺序:一等人可以做国家领袖,二等人可以做大臣,辅佐统治者,三等人可做商人,四等人为农民和匠人,五等人为奴隶。其实,柏拉图心中至善的城邦,不过是空想的乌托邦。他认为:“理想的国家纵然还不能存在,但它却是唯一真实的国家,现存各类国家都应向他看齐,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应争取相似。这就是柏拉图对他的理想国家所持的态度。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文艺、美学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论主张,在这一部分里,他的“对话”妙趣横生、想象丰富,因此我觉得柏拉图真的完全有资格被列入古代文学大师之列。然而,在第十章中,他却起劲地贬低和非难文学家及诗人,他认为“一切文艺家的作品,归根到底是模仿别人的仿制品。”,“只有灵魂是不朽的。”

当然柏拉图的思想博大精深,第一次读这一类的书籍,我更多的只是在总结书中的大概纲要内容,对于深层次思想上的东西,我只能粗浅的说说自己的观点。个人觉得他在第六、七两章中提出了理念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用三个著名的比喻解释了他的思想,他认为每一类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如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美”,红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红”等,这些共同的特性是事物的“共相”或“理念”。理念是完美的,是感性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根据。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其有了美的理念,善的事物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其有了善的理念。理念是感性世界之上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是分离的。柏拉图强调感觉和理性的区别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感觉只能认识外部世界及其影子,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理念,他对人类的认识作了如下区分:对外部事物的影子的认识是“猜测”,对外部事物的认识是“信仰”,在理智阶段,人们所认识的是较低的理念的认识,如对“圆”和“三角形”的理念等的认识。理性阶段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才能把握到最高的理念,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猜测和信仰不是知识,是意见。对理念的认识才是知识。柏拉图在著名的“洞穴”比喻中讲了“一个人如何经历了猜测世界、信仰世界、和形式世界理念世界的过程”这个人获得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后,感到有责任教导那些还在洞穴中的人们。柏拉图由此指出,在一个正义的国家里,哲学家应该成为国王,凭借责任治理好国家。应该说一个哲学家做统治者的国度,是柏拉图等哲学家梦寐以求的,因此,他才写下《理想国》,并以“洞穴比喻”突出表现。

《理想国》中的理想的国家虽然永远不能实现,但是它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对真理、正义和善良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必将与其作者柏拉图一起,长存于人世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f40e1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