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城市史述评

2022-12-07 06:2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世纪美国城市史述评》,欢迎阅读!
述评,美国,世纪,城市

20 关于世纪美国城市史

()

首开美国城市史研究先河的是以社会学家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1916 , 帕克发表《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 首次阐明城市社会学的性质、研究目的和方法。受其影, 许多学者纷纷转向城市史研究, 并于1925 年出版了成果汇编《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 由此奠定了美国城市社会史的基础。①

历史学家涉足城市史研究较晚, 直至20 世纪初,其研究的侧重点还主要是美国内政、外交、军事等问题。虽然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著名美国史家约翰·麦克马斯特和爱德华·钱宁早已提及城市研究的重要,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②。30 年代, “边疆学派”的创始人特纳首先提出有必要用城市来重新解释美国历史, 并着手搜集资料, 准备撰写“美国历史上城市的重要性”一文, 可惜最终未能完稿。

城市史研究之所以能在史学界获得学术地位, 首先应归功于老施莱辛格等人的努力。1933 , 老施莱辛格出版《美国城市的兴起, 1878 1898》一书, 强调城市在19 世纪后半期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 首次提出美国历史的“城市解释”; 随后他又发表了“美国历史上的城市”(1940) 一文, 指出城市文明对美国生活产生的影响不亚于“边疆” , 从而开创了史学界研究城市史的先河, 被公认为史学界城市史研究的 祖。

20 世纪前30 年的研究成果, 为美国城市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050 年代, 城市个案研究蓬勃兴起,“城市传记” (即地方志式的城市史) 成为城市史家主要的写作形式。此时的成果最突出地体现在殖民地时期的城市与城镇、西部城市和南部城市三大领域:

布莱登堡是首倡殖民地城市研究的史学家, 其著《荒野中的城市》(1955) 和《骚动中的城市》(1955)集中研究了波士顿、费城、纽约、查尔斯顿和纽波特5个最大的殖民地城镇, 对城市商业和经济增长、不断涌现的城市社会问题、市政模式及文化表症等进行了描绘, 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著作。此外, 达·拉特曼、沃登、弗·托勒斯等人在此领域也各有建树④。西部城市是城市史家卓有成效的一个研究主题。虽然斯蒂尔已于1941 年发表了“19 世纪中期中西部都市化的模式”一文⑤ , 但这一领域研究的首倡者却是里查德·韦德。1959 , 韦德的著作《城市边疆: 西部城市的兴起, 1790 1830》问世, 该著驳斥了特纳的“边疆理论”, 通过对匹兹堡、辛辛那提、路易斯维尔、莱克星顿和圣路易等地生活的比较研究, 指出西部城镇是“西进”的先锋, 而不是“边疆”消逝后的产物,并结合大量史实分析了西部城市的历史作用⑥。南部城市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 鲁伯特·范斯等主编的《都市林立的南部》(1954) 从多学科的角度考察了20 世纪的美国南部城市, 述及社会阶级、种族关系、城市规划等多种现象⑦。

总之, 丰富多彩的城市传记为人们了解城市的历史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 但由于其侧重于具体事件和 传闻的叙述, 忽视综合分析及城市发展内在规律的探讨, 因而在城市史理论构建方面成就有限。

()

60 年代是美国城市史研究的大发展时期, 也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史学奠定其独立学科地位的时代。 益于现实中城市社会问题的推动, 史学家们开始采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方法展开对复杂的城市问题的研 究。

60 年代以来的城市史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其一是研究对象的深化和细化。城市中的移民、


黑人、工人、政治首领、改革家、教会、市政服务、社会福利、城市暴力、社会紧张、城市规划、建筑和 住宅等, 均成为该时期史学家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应, 有关这方面的成果层出不穷。其中许多有价值的 研究集中于城市黑人问题, 如韦德的《城市中的奴隶》(1964) 、奥瑟夫斯基的《哈莱姆》(1966) 、斯皮 扼的《黑人芝加哥》(1967) 等⑧。

其二, 研究内容日趋深入。首先, 城市史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长期以来, 历史学家在城市史究竟是“城市的历史, 城市化的历史, 还是城市背景下发生的任何事件的历史”这个问题上看法并不一, 关注也较少⑨。60 年代埃里克·兰帕德等人的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1961 年问世的兰帕德著作《美国史学家与城市化研究》在分析以往城市史研究所存问题的基础上, 系统地提出了城市化的定义、范围与研究方法, 主张把城市化作为“社会进程”来研究。1967 年刊行的城市规划史家罗伊·卢博夫的《城市化进程: 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 对兰帕德的理论作了补充与发挥, 提出用“城市建设进程”一词代替“城市化”这一抽象术语, 以便能表达城市发展的丰富内容。在吸取了他人建议之后, 兰帕德又于1968 写了“城市史的范围”一文, 提出城市是由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构成的“连续统一体” (continuum) , 具体列出了影响城市发展的4 个层次、11 种因素⑩。受兰帕德独创见解的影响, 小萨姆·沃纳的著作《有轨电车的城郊———波士顿的成长过程, 1870 1900(1962)关注城市化进程和环境变化的关系, 强调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 并首次提出19 世纪晚期城市出现内城和外城两个不同的部分。

其次, 在城市研究过程中, 除了关注大城市外,也出现了对小城镇的研究。在众多致力于大城市研究的学者中, 最著名的莫过于布莱克·麦凯尔维。其四卷本巨著《罗切斯特》(1945 1961) 为大城市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 年代, 他又撰写了两本断代城市史———《美国都市化, 1860 1915(1963) 《大都市美国的出现, 1915 1966(1968) , 并在后书中通过类似百科全书式的介绍, 指出了城市成长的原因、特征及其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与众不同的是, 佩奇·史密斯把眼光投向了小城镇。他1966 年出版的《作为一个山巅之城: 美国历史上的城镇》一书中, 强调小城镇的持久的重要性。与佩奇的研究视角不谋而合的还有格兰特、波威尔等学者.

此外, 该时期一些城市史家还将研究视角深入到探究和分析人们对城市态度的变化及美国人理解城市的方式上。莫顿·怀特夫妇通过考察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到约翰·杜威时期一些学者的文稿, 发现了存在于美国民众中的两种敌视都市的倾向: 向往田园生活的浪漫主义观与要求改革社会弊端的革新主义观。另一些学者则开始反思发展至今的城市史研究, 由范恩·伍德沃德主编的《美国历史的比较方法》(1968) 录了韦德的“城市化”一文。文中韦德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基础上, 批驳特纳和比尔德把城市兴起的时间推迟到19 世纪末的做法导致近代美国的研究趋于混乱。

其三, 研究方法得到更新, “新城市史”学派应运而生。“新城市史”学派是因社会学家塞恩斯特鲁姆等主编的《19 世纪的城市: 新城市史论文集》(1969) 一书而得名的。其基本特征是: 社会学理论运用于史料中; 充分运用计量分析方法; 扩大城市史研究范围, 注重过去被历史学家忽略的普通城市居民的社会经历, 以考察城市化与社会结构、人口的关系等。“新城市史”的研究方法很快在60 年代占据了统治地位, 美国城市史研究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果, 如塞恩斯特鲁姆使用马萨诸塞州纽波里港1850 1880 年间的手抄人口普查资料, 1964 年出版了《贫穷与进步: 一个19 世纪城市中的社会流动》; 得·耐兹则在《波士顿平凡的人们, 1830 1860(1971) 中使用数量手法分析了人口学的趋势与人口运动。70 年代, 塞恩斯特鲁姆提出: 城市史并非历史研究的一个明确领域, 而完全属于社会史范围之内。一论点受到了学术界许多学者的批驳, 新城市史学派也因此逐渐消沉。

70 年代以来, 美国城市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在城市人口流动、城市交通、城市文化教育、城

市美化及各国城市比较等专题研究方面, 均有突破。其中卡兹曼关于底特律黑人的研究、罗格有关芝加哥的论著等, 有一定的价值。80 90 年代在城市史研究领域成果卓著的史学家堪称卡尔·艾博特先生。他1995年以前已独立发表专著6 , 合著12 , 论文30 余篇, 其中《大都市边疆: 当代美国西部城市》(1993)一书声誉极高, 1994 年度美国城市史最佳著作奖。90 年代, 美国城市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不断涌:匹兹堡大学黑斯教授1993 年发表于《城市史杂志》上的文章———《从城市史到城市化社会的历史》将城市化的过程扩展到整个社会, 进一步深化了城市化的理论; 贝思·温格的《纽约犹太人和大萧条》(199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5a09bed4d8d15abe234e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