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学校因素

2022-05-01 19:2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学校因素》,欢迎阅读!
因素,压力,就业,大学生,学校



就业指导的内容,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解读、就业信息、职业价值和就业技巧等。相对来说,重点院校的师资比较雄厚,办学资金较充足,教学质量比较高,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也较多,有些老牌专业甚至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相对比较丰富,毕业生整体个人综合素质较高,因此,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甚至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明确规定重点院校和211工程学校毕业生优先。又因为重点院校本身的名气比较大,慕名来学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较多,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重点院校的就业信息较多,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多。

“学校因素”包括4个项目,主要指学校的品牌、教育质量和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等方面的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地位、学校对于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以及对学生的教育质量

高校的教育体制问题。

首先,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其次,高校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难于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难真正予以重视,虽然有各类载体活动,是都流于形式,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很难获得多少能力,而且参与学生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甚至在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中疲于应付,搞形式主义,活动成功与否不去检验实际效果而只看重宣传效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反应而只看重媒体的反应。

最后,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97b2ee81c758f5f61f67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