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022-10-29 02:05: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欢迎阅读!
饯别,宣州,李白,谢朓楼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赏析及练习

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赏析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处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始直抒胸中忧愁,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精神一振,谈古论今,以小谢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苦闷的现实当中,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全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练习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 谢灵运 “小谢”指 谢朓 4“建安骨”又称 建安风骨 ,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 曹操、 曹丕 、曹植 三父子为首的作家 刚健清新 的诗文风格。

5、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 6、诗中诗人的心理变化历程是什么? 愁苦烦忧——振奋——更加愁苦。

7、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8、这首诗通过高楼饯别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对岁月如流年华虚度的烦恼,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的愤怒,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对理想一定会实现的执着。

9、你认为诗中哪一句可以概括李白的诗歌的特点。

中间小谢又清发。

10、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11、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12、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13、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千古名句(说说你喜欢的缘由)

示例:巧用比喻,将“举杯消愁愁更愁”比作“抽刀断水水更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结果内心更加愁苦,愤懑,就像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的更急。抒发了诗人虚度光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愁绪之浓,似水难断。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奇特新颖而富有创造性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b5cf5584254b35effd34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